祖父遺像
淞滬戰役紀念碑
鍾將軍嫡長孫二十二世鐘煜晟回鄉祭祖,與族親宴飲甚歡
書刊來源:中共溫州市甌海區政協出版甌海文史資料第六緝記原國民黨 33師 3團團長鍾學棟二,三事。
http://zx.ouhai.gov.cn/site/zhengxie/display.jsp?articleId=16204
約攝於二十三歲,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時任中央軍校教育總隊代隊長。中校營長。
http://memoire.digilib.sh.cn/SHKZ/sedetail.jsp?subId=639subType=1&pid=11310081597810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574/3494580636_41ecd718fb_m.jpg
你願意為中國而死嗎?我願意!我的子孫都願意!
故鍾學棟將軍,字無我,生於清光緒 31年公元1905年歲次乙巳年,廣東紫金縣城東門人世居儒林街,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經理科畢業。在紫金縣高等師範畢業後,在縣立小學教書,因感國難方殷,又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產生信仰,遂投筆從戎,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投身國民革命救國。參加北伐各戰役。從 1926年7月廣州誓師出征開始,到1927年夏天,短短一年時間,北伐軍席捲東南各省,連克武漢,南昌,南京和上海。
“戰鬥之烈,取勝之速,軍威之盛,實為我國現代史上所罕見,其中,黃埔軍校師生奮勇當先,立下了輝煌戰功,黃埔軍校的聲威也進入了高峰。五期畢業生1927年八月十五日在南京行畢業分配禮,時蔣介石下野。1927年民國政府定都南京,警衛團再次陞格,擴編為首都警備師將軍歷任國民政府警衛師第二師排長,營長(德式裝備師),1931年國府警衛師擴充為國府警衛軍,仍由陸軍上將馮軼裴為軍長,該軍轄兩個師,第一師師長孫元良,第二師師長俞濟時。 。1932年一二八事變,第19路軍奮起抗戰擔負滬寧地區衛戍任務的第19路軍 3個師共3萬餘人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將軍指揮下奮起抗戰。鍾學棟將軍自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奉令擔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代隊長,率中央軍校教育總隊在上海對日抗戰,隸屬八十八師,師長是黃埔一期的俞濟時將軍。是抗日的第一次硬仗!鍾將軍當時軍銜為中校營長上海圖書館抗戰圖片庫收藏了將軍當時的相片及事蹟。據鐘將軍回臆手稿,該戰役非常慘烈!從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黃埔軍校就有以教導隊編成實戰部隊參戰的習慣。甚至黃埔五期,黃埔七期有將學生編成混成團參戰的記錄。黃埔軍校五期因此有大量學員在龍潭戰役中陣亡,成為早期黃埔軍校畢業生中較少的一期。

书
中方參戰的為蔡廷楷將軍的第十九路軍,中央軍憲兵第六團和張治中將軍的第五軍,八十七師,張治中自兼八十七師師長,八十八師師長俞濟時,淞滬警備司令戴戟所率警備隊等部隊總兵力約 5萬人,飛機 32架。在整個戰役期間,中,日空軍之間曾發生了5次空戰。中方參戰的為南京政府軍政部下設的航空署第2,6,7航空隊,以及北上助戰的廣東航空隊。
2月5日,侵滬日軍發動第3次總攻。中,日空軍開戰,我地面防空部隊在真如機場附近擊落日機 3架。我飛行員黃毓銓殉國。黃毓銓原籍廣東省台山縣石阪潭鄉, 1904年生於美國,1925年在美國芝加哥“西斯魯”(西塞羅)飛機場附設的三民飛行學校畢業。1926年回國,服役於廣東空軍。次年一月,被革命政府派往蘇聯陸軍第二航空學校學習。畢業後回國任廣東航空學校飛行教官,後又投效中央空軍,任第6隊分隊長,陸軍中隊副隊長。他犧牲時年僅 28歲,新婚不足20日。是年6月,廣東台山縣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抗戰英雄,特在縣城東部石花山上樹立了紀念碑,以示對烈士的懷念。
2月18日我第5軍 87,88師及稅警總團到滬增援,歸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指揮。是此時的第5軍匯集了第87師,第88師和教育總隊,全部是德式部隊,是中央軍系統內的絕對王牌精銳!這樣的嫡系精銳盡數投入,蔣把警衛師豁出去,抗日之決心可見一斑。是役,中國軍隊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奮戰,連續擊敗日軍進攻,使日寇三易主將,數次增兵,死傷逾萬,受到沉重打擊。俞濟時也在此役腹部中彈重傷,但政府當局忍辱負重,為爭取時間備戰,減少犧牲顧全大局,只得妥協退讓,不繼派援兵,接受國際調停,守軍寡不敵眾,防線終被日軍從翼側突破而被迫撤退。後在英,美,法,意等國調停下,中日雙方經談判,5月5日中國政府在英國領事館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劃上海為非武裝區,中國不得在上海至[網址 =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9.htm]蘇州,崑山一帶地區駐軍,而日本則可以在許多地區駐軍。這個協定稱上海停戰協定,即淞滬停戰協定。
左起俞濟時,張治中,戴戟
全體中國人怒吼了!日寇終於踏上了亡國的不歸路,贏得子孫萬世的恥辱。
中國贏得的是子孫萬世不朽的光榮!
1937年初,全國陸軍開始統一整編,五八師被列為調整師,就地進行了整編。整編後的58師全德式裝備,下轄兩旅四團,並配屬砲兵,工兵,輜重兵各1個營,全師人數達10923人。裝備重機槍54挺,輕機槍274挺,擲彈筒243個,山炮,野炮10門,迫擊砲,平射炮30門。58師砲兵營有6門德造克虜伯山炮,炮身刻有大清光緒年間字樣和圓形祥龍標記,雖樣式陳舊,但射擊精度較好,故頗具威力。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將軍時在武漢整編新兵,1936年元旦在武昌與未婚妻黃墨莊新婚,1937年六月長子武昌剛出生,將軍時任七十四軍五十八師一七四旅三四七團上校團長,(七十四軍軍長兼五十八師師長為俞濟時將軍)

,七。七廬溝橋事變後,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全面抗戰爆發,蔣在尚未充分準備下也只得趕鴨上架,主動開闢上海戰場,誘敵溯江西上,部署持久戰,以全國之力與日寇拼了!八月十六日國府下達全國總動員令,宣稱要趕日寇下海。從全國抽調兵力進駐上海,絕不再退讓了!鐘將軍抱必死救國決心囑妻攜子返鄉,第五十八師日夜兼程由漢口登船到南京下關登陸,以火車東運上海立即投入戰鬥。8月30日,國民政府正式下令以陸軍第51師(師長王耀武,轄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第58師(轄何凌霄172旅,吳繼光 174旅)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4軍,俞濟時為軍長兼第58師師長。該軍下轄兩師四旅,每旅轄 2個團,每師轄 1個補充團,共計步兵10個團及師屬直屬部隊,總真力2,1萬人。這支日後威震華中以至全國抗日戰場的王牌軍就這樣誕生了!。該軍成立後即擔任羅店,瀏河間的防務,此時陳誠的十五集團軍已奉命進入上海市區,立即參戰,攻擊閘北,虹口機場楊樹浦等戰略要地。五十八師歸陳誠指揮,先布陣於新市區馬玉山路,向竄入公大沙廠之敵進攻,隨後調往寶山 - 月浦一線作戰。吳繼光率領一七四旅進入上海到達大場時,接受京滬警備司令兼前敵總指揮張治中中將的命令,立即向寶善路日本租界進攻。吳指揮部隊進攻竄至閘北重要據點八字橋的強敵,進攻部隊首先肅清外圍之敵,然後兵分三路進攻,率先攻克通往寶山的鐵路橋。繼續挺進,很快又收復了數條馬路和橋樑。因敵我相距只有200米,戰鬥異常激烈,沒有制空權,白天無法抵擋敵人每日數百架飛機,數百門大砲及黃浦江上敵艦炮的輪番轟炸,進攻傷亡慘重,進展緩慢,處境十分困難。於是吳繼光就指揮官兵白天隱蔽在陣地內,8月17日日晚上,夜幕降臨後,吳繼光親臨第一線,指揮部隊向敵人發起強攻,經過反复肉搏戰,一舉攻克八字橋,並且很快攻進日租界,很好地完成了前敵指揮部任務。雖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但此舉大揚軍威,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8日上午,一七四旅遂奉命增援吳淞,阻擊瀏河登陸之敵。部隊尚未到達目的地,駐守的保安總隊(淞滬警備司令楊慮的部隊)已支持不住,撤退下來,丟失陣地。日寇已從瀏河登陸,佔領羅店,羅店為通往寶山,上海,嘉定,松江幾條公路的樞紐,極為重要。日寇佔領羅店後,當即沿瀏羅公路進犯,與一七四旅發生遭遇戰,敵人發現增援部隊後猛撲過來,吳繼光鎮定自若,從容指揮部隊,迎頭痛擊來犯之敵,經過一天一夜戰鬥,已劃歸一七四旅指揮的五八三團第二營營長程海山(明光市三界人)帶領第四,五,六連官兵奮勇當先,勇往直前,一鼓作氣,浴血奮戰,在砲兵第八旅的大力掩護下,一舉攻克羅店,打敗佔據羅店之敵,繳獲 4000餘件戰利品。這一重大勝利消息傾刻傳遍上海,次日,全國各大報紙均以顯著版面刊登了我軍攻克羅店戰績,人心振奮,官兵士氣高漲。日寇不甘心羅店失敗,再次增援,調來重砲參戰,在戰車,大砲,飛機的護下,猛撲過來。吳繼光發揮豐富的作戰經驗,沉著應戰,指揮士兵機智躲過敵人飛機,大砲,專門針對敵人步兵作戰,硬是用大刀,手榴彈同敵人進行肉搏,擊退敵人多次衝鋒。敵人遺屍遍地,數以千計。在反复爭奪戰中,羅店已成為一片焦土。因部隊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於是軍部將一七四旅調出羅店,向東線寶山轉移約七華里處新橋補充整休待命。8月23日羅店陣地交由六七師二0一旅蔡炳炎部(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接防,8月25日敵人再次向羅店陣地猛烈反撲,用聯珠炮猛烈轟擊羅店,借助所謂的空中王牌木更津航隊反复轟炸羅店,激戰至次日中午,少將旅長蔡炳炎率一個營及一個特務排向日寇衝擊,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八十六團團長楊勃接任旅長,率領全旅官兵繼續與日寇激戰於羅店一帶,全旅官兵多數為國捐軀,血染羅店。待我軍增援部隊奉命趕來時,敵人已佔領羅店,並越過羅店數裡,我砲兵八旅陣地胡家祠堂附近,也落入敵手,敵人正沿公路,自羅店向大場進攻,淞滬大戰前敵總指揮張治中派十一師彭善部由大場北上,迎頭堵擊,同時又命十四師霍揆彰部增援,形勢極為嚴峻,正在休整中的吳繼光果斷決定投入戰鬥,指揮部隊率先沖向敵人,經過頑強拼搏,終於把兇惡的敵人殺回羅店。隨後我軍憑藉河流挖壕固守。敵人多次依仗空中優勢和大砲掩護渡河進犯,均被擊退。期間吳繼光也曾指揮部隊向敵人發動數次攻擊,均未得手。就這樣,一七四旅全體官兵在吳繼光指揮下堅守羅店一帶,與強敵相持近三個月之久,極大的牽制了敵人,在淞滬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徹底地粉碎了日寇“三個月消滅中國”的狂言。但是一七四旅也負出了沉重代價,傷亡過半,一直來不及補充,敵我雙方拉鋸鏖戰,上海簡直成了血肉磨坊!在上海羅店,瀏河與日寇對陣鏖戰!堅守羅店西北側陣地負傷累累仍與日寇第十三師團鏖戰到底。1937年9月4日下午,敵轟炸機六架,在閘北譚家橋上空被我八十八師高射砲擊落一架,日寇駕駛員死在機倉內,7日,58師 174旅將軍所部兩翼受敵攻擊,戰鬥十分激烈,雙方均傷亡慘重,第348團團長週力行及347團團長鐘學棟均負傷指揮作戰!。172旅進至長橋,六維橋,高台宅,俞家橋一線,遭敵反攻,傷亡很大。15日晨,51師 1個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向羅店發起攻擊,與日軍第力聯隊激戰,戰至中午,日軍援兵趕到,該團被迫退回原陣地。16日,日軍以另外一個聯隊接替第22聯隊,向施相公廟 51師陣地發起猛攻,戰至15時毫無進展。19日,日軍又以步兵一個大隊向51師陣地猛攻,仍然沒有進展。17時,日軍又以約 500人攻擊 58師陣地。同時,約 3O0日軍由吳家巷西進,58師以343團迎擊,與日軍展開肉搏戰,將其擊退。22日以後,日軍不斷向74軍陣地攻擊,均被擊退。9月3Ø日,日軍在優勢火力的掩護下,向第51師施相公廟陣地,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強大攻勢。51師廣大官兵面對日軍的優勢炮火和坦克掩護下的集團衝鋒,打的異常英勇頑強。在51師浴血奮戰的同時,俞濟時指揮馮聖法的第58師,堅守羅店西北側陣地,也同日軍第13師團展開了血戰。期間敵人只推進了五公里。八一三淞滬會戰時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
11月5日,11月5日,日寇從杭州灣金山衛,金公亭登陸,兵分兩路向北推進,上海縣,松江相繼淪陷,敵人從兩翼包抄上海市,集中兵力,實施鉗形攻勢,夾攻青浦。一七四旅處境異常險峻,後果不堪設想。但吳繼光堅持以大局為重,毅然決定堅持完成後衛任務,與數倍之敵血戰晝夜,直至友軍全部順利撤退。但此時完成使命的一七四旅已沒有退路,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之中。吳繼光雖連日勞累過度,面色灰黃,臉龐消瘦,雙眼深陷,佈滿血絲,隨時都有倒下去的可能,但仍就指揮若定,沒有絲毫慌亂,中央下令全線國軍後撤,免被日寇圍殲 ...。11月7日,日寇再次加強鉗形攻勢,猛撲一七四旅陣地,青浦已不能堅守。11月9日,吳繼光只好指揮部隊向青浦縣與崑山間的白鶴港轉移。再次主動擔負掩護白鶴港附近友軍撤退任務,白鶴港對岸日寇在飛機,大砲掩護下,強行架橋渡河,與一七四旅發生激戰,戰鬥異常殘酷。吳繼光身先士卒出沒於槍林彈雨之中,親自帶隊多次擊退敵人進攻。全旅官兵雖鬥志益堅,但終因傷亡慘重,戰鬥力銳減,
雖已多次擊退敵人進攻,但已實在無力抵禦兩路強敵的夾攻。11月11日21時,戰功爭著的五十八師少將副師長兼一七四旅旅長吳繼光
在指揮部隊突圍過程中不幸被日寇砲彈擊中,當場殉國,時年34歲,實現了他“生不成名誓不還“的誓言。其後一七四旅也被打散,只有小部分官兵突出重圍。
1946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追贈吳繼光陸軍中將,將他與其他抗日陣亡將士在南京靈谷寺勒石立碑紀念。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吳繼光將軍為革命烈士。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戰局急轉直下,幾十萬中國軍隊奉令全線後撤,74軍轉進至青浦縣,並指揮第46師,第154師,於朱閣鎮 - 青浦縣 - 章堰鎮 - 仇江右岸之線佔領陣地,掩護大軍西撤。11月6日,58師在北新涇,八字橋,白鶴港附近與敵第6師團先頭部隊步兵第11旅團發生激戰,日軍在熾盛火力掩護下,強行架橋渡河。174旅旅長吳繼光身先士卒,指揮部隊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戰至11月九日174旅所部大半傷亡,吳繼光及第334團 2營營長應揚,三營營長童亞僕均以身殉國,第347團團長鐘學棟受傷,九日下午六十七軍中將軍長吳克仁在白鶴港突圍時與敵激戰,中彈壯烈殉國!是淞滬會戰中犧牲之最高階指揮官!但事後軍政部據敵前情報指吳將軍叛國投敵!當年與吳克仁共同作戰的前松江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王公瑪先生,多年來仗義執言,出面證實吳克仁戰死的詳情,並經旅美報人田雨時先生於 1981年撰文報刊,大聲疾呼,真相乃大白於天下。為了褒獎吳將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於 1987年2月,追認吳克仁將軍為革命烈士,並向其子女頒發了烈士證書。時隔半個世紀後,烈士的英靈終於可以安息了。10日,白鶴港失守,淞滬會戰中的楊家村反擊戰打響後,俞濟時部戰士潘文良以軍用鐵鍬連連劈死三名日寇,俞濟時傳令通知全軍上下以潘文良為“士兵楷模”,連升兩級,此後戰士趙新文有感於此,以腹部重傷的情況下用刺刀捅死五名日寇,特別是1938年萬家嶺張古山一戰,張靈甫偷襲成功,七十四軍乃以勇猛敢戰聞名戰場。萬家嶺大捷視頻
八一三淞滬會戰時國軍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60/5815599396_2679226eea_m.jpg
二一日撤至江蘇丹陽,部隊全部且戰且退,日寇源途無惡不作,逼近首都南京,海陸空立體包圍南京!10月底,抗日名將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在周家橋成功擊退渡河日軍,但在此役孫立人受到迫擊砲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受宋子文之助立即送往香港接受完整治療。10月26日早,陳誠陣地司令部所在地大場失守;晚,守衛“大場防線“的第88師第524團第2營 400餘人(報紙宣稱”八百壯士“),在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令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西撤。11月14日,日軍攻占上海市後的第三天,市民一早出門,突然看到蘇州河泮四行倉庫樓頂上飄揚著中華民國的國旗!自從中國軍隊撤離後,這是上海市區升起的唯一一面中國旗。謝晉元廣東蕉嶺人,時年33歲,在日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孤軍奮戰,誓死守城,堅持 4晝夜,擊退敵人數十次進攻。同時,上海人民也以極大熱情支持壯士戰至11月30日,孤軍糧彈俱盡奉令棄守,撤入蘇州河以南英租界。

11月20日,蘇州失守,蔣介石宣布遷都重慶。七十四軍從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八年抗戰裡轉戰大江南北號稱常勝鐵軍,鐘學棟將軍無役不參加,十一月二十八日七十四軍連戰連退撤至南京,五十八師駐守牛首山主峰,構築工事,十二月四日與源途追殺而至的日寇第六師團激戰死拼三天三夜,敵人無法突破主陣地,官兵以劣勢裝備傷亡慘重。與擁有飛機,重砲,坦克的日軍展開了頑強的拼殺。當時圍攻南京日軍火力是守軍三倍,守軍則為將勇兵疲!殘缺不全的部隊!抗戰前中國從德國購得 15輛一型坦克,它是抗戰初期中國擁有的世界先進坦克之一。南京金陵兵工廠 1934年年曾製造過 7.92毫米鋼芯彈,在100米距離可擊穿 11毫米厚鋼板,應完全可以對付日軍的“小豆坦克”。從日軍 94式輕裝甲車中隊佔領南京後的葬禮照片可以證實,日寇有多名裝甲乘員被擊斃。五十八師也曾用機槍發射鋼芯穿甲彈打壞過一輛,國軍的任何一種直射火砲都可以將其擊穿。可見在裝甲方面,日軍該車號同樣達不到坦克的最低防護要求。日軍以2個師團 4萬餘人的優勢兵力,連續猛攻了3天3夜,仍不能突破74軍的主陣地。7日,敵人見正面無法突破,就以第9師團第35聯隊之1個大隊向方山方向迂迴,從側翼威脅淳化鎮,同時以炮火猛轟淳化鎮,牛首山,淳化鎮完全淹沒在炮火硝煙中,守軍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日軍騎兵突人湯水鎮後友軍被迫後撤。
8日晨,日軍第6師團以強行軍趕至秣陵鎮以西地區,在第114師團左翼展開,以戰車和平射炮為掩護猛攻淳化鎮陣地,並向東樵村西莊附近迂迴,企圖截斷守軍歸路,51師奮勇抵抗,傷亡累累,其第5營官兵全部犧牲。經過兩日一夜的激戰,51師 301團中校代團長紀鴻儒身負重傷,12名連長傷亡 9人,排以下傷亡 1400多人,幾近全軍覆沒 51師於當日晚放棄了方山及淳化鎮,退守麻田橋及河定上坊鎮推進,掩護師主力後撤。王耀武命令第鋪 305團向東山屯,上坊鎮推進,掩護師主力後撤。張靈甫將防務轉交給接防的第四師,率第305團匆匆向新陣地趕去。當夜,日軍在戰車的掩護下向305團倉促建立的陣地發動猛攻,該團臨時修建的工事在敵人猛烈的炮火轟擊中盡毀,張靈甫迅速組織起敢死隊,自己端起機槍親自率隊向日軍發起反衝鋒,將敵逼退。衝殺中,張靈甫的左臂中彈,負了重傷,他匆匆包紮後繼續投人戰鬥,部下力勸團長隨傷兵撤過長江到後方就醫,張靈甫勃然作色,項羽兵敗,猶不願渡烏江,我豈能因傷渡長江?當與敵決一生死以踐誓言!“團長負傷不退裹傷猶戰,榜樣在前,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拼,終於在夜戰中拼死奪回了河定橋陣地,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但不。
久守衛東山屯的二營陣地被突破,失去右翼依托,使得305團又陷於極其不利的勢態。王耀武命令張靈甫率部即刻向城區撤退,佔領雨花台的藏家巷,新閘,楊莊一線。張靈甫帶領第305團向雨花台的新陣地轉移。進人南京城,已經是9日的深夜時分,張靈甫發現臧家巷防線被敵人搶先佔據,有一部日軍並突人中華門,立即展開部隊,與突人的日軍徹夜混戰,將其全部趕了去。同一天,58師陣地也遭到日軍以坦克40餘輛為先導發動的猛攻,該師團長石補天負重傷,營長張介夫,姚永發陣亡,官兵傷亡 80o五種實驗餘人,午後該師被迫向板橋鎮撤退。俞濟時遂令58師移駐西善橋,擔任對蕪湖方面及沿江之警戒。10日拂曉,305團防線遭到了日軍猛攻,一直打到11日上午,日軍見正面的陣地久攻不下,便向防線側翼的華嚴寺,毛官渡攻擊。張靈甫立即將於清祥營投人華嚴寺。華嚴寺的爭奪戰反复激烈,營長於清祥在戰鬥中重傷,全營傷亡大半,但還是把華嚴寺牢牢掌握在手中。3O5團成為南京中華門前的 - 道堅強屏障。但南京已被日寇重重包圍!11日上午,306團退守申華門至光華門之線,敵步兵在坦克掩護下,企圖衝過中華門木橋。邱維達指揮步兵瞄準射擊,摧毀 2輛坦克。⒕時,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牆角被日軍炮火轟塌,敵從缺口衝人,51師第153旅旅長李天霞親率 3O6團與突人之敵展開白刃戰,將其殲滅。當日敵第9師團主力突破雨花台友軍 88師陣地,安德門,鳳凰台相繼失守,305團的側翼暴露在日軍槍口之下。佔領雨花台的日軍居高臨下,利用地勢向華嚴寺的305團瘋狂俯射,雖然腹背受敵,但張靈甫依然堅守陣地,力戰不退。據 51師戰報記載:“11日午刻,因我雨花台寧軍先行退去,以致我毛官渡,華嚴寺陣地腹背受敵,然猶奮力迎戰,不敢輕棄寸土。“從高橋門,河定橋,上坊鎮到華嚴寺,將近 5天的奔波激戰,305團 12名連長有5人傷亡,損失官兵近千人。王耀武獲悉 305團傷亡嚴重,下令張靈甫將部隊收縮到賽虹橋與周志道151旅會合。此時軍長俞濟時強令張靈甫即刻去江北治傷,並下令由中校團附常孝德代理團長。第305團殘部退到賽虹橋與 302團一起繼續作戰。12日上午7時,日軍猛攻賽虹橋及中華門西南城角的151旅陣地,賽虹橋陣地被突破數次,但都被守軍以白刃戰奪回。302團團長程智和一營營長鄭浦生均壯烈犧牲,官兵傷亡慘重。在12日的戰鬥中,151旅旅長周志道指揮 302團,擊毀日軍戰車 4輛,擊斃日軍 500餘人,但302團也傷亡 1700餘人。當日中午,日軍又以猛烈的炮火轟擊中華門以西地區,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牆被炸開數處,敵第6師團第47聯隊第3中隊約 200人於 12時 30分奪取了中華門附近一段城牆。306團團長邱維達聞訊後,立即命令3營挑選 100名精壯戰士組成敢死隊,限定在1個小時內肅清爬上城牆的日軍。在淞滬戰場上曾夜襲敵陣的三營營長胡豪率領敢死隊向突破口衝殺過去。邱維達指揮全團火力掩護。在一陣短兵相接的激烈搏殺之後,終於全殲了爬上城牆的日軍,但3營營長胡豪不幸犧牲。相持至黃昏,旅長李天霞,團長邱維達均負傷,營長萬瓊,劉振武陣亡,連長以下官兵傷亡累累,情勢十分危急。李天霞急忙派3O5團三營馳援,但三營也損失慘重,已無力挽回戰局。12日下午2時,日軍第6師團一部已突人至中華門內,第16師團及第3師團已逼近中華門及光華門,第6師團左翼已逼近水西門。守軍第2軍團退至烏龍山,教導總隊退至紫金山,74軍派人去三汊河架設浮橋,企圖渡江撤至浦口(被第36師制止),南京守軍已開始動搖,唐生智等決定當夜撤退。但在書面命令分發後,唐生智又下達了口頭指示: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及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這就降低了命令的嚴肅性,士二日中午,中華門至水西門城牆被敵轟塌數段,鐘將軍在水西門奮戰至鋼盔被炮片切開,頭部負傷,唐生智當夜下令突圍撤退,全城大亂!鐘將軍奉命殿後掩護全軍撤退,負傷戰至九死一生完成任務,十三日南京淪陷日軍進城,將軍從水西門城牆負傷吊下,退至江邊已無船可渡江,只得以木盆遊渡長江,在江面上多次被敵機掃射,終脫險渡過長江,回武漢歸隊,繼續抗戰。武漢會戰後,萬家嶺大捷,蔣介石在重慶召見,1938年,鐘將軍晉升陸軍少將。十四軍從南京撤退時,51師還在賽虹橋陣地留下302團 1營殿後,該營以鮮血和生命在這場悲劇中演出了壯烈的最後一幕。13日,南京淪陷,一營官兵在營長徐景明少校率領下繼續孤軍奮戰,與敵巷戰一直拼殺至16日深夜,終因彈盡援絕而全部殉國!南京保衛戰中,鐘將軍一直與日寇鏖戰。七十四軍共斃傷日軍約三千七百人,該軍也傷亡了六千多人,其中51個師陣亡團長一名,負傷 3人,營長陣亡 4人,5人負傷,全師傷亡多人,58師傷團長 1名(鐘學棟將軍),營長陣亡 4名,3名負傷,全師傷亡 1400多人。俞濟時親率 74軍殘餘整體突圍,此役國軍僅有 2支部隊整體突圍,另一支是粵軍鄧龍光的83軍,此役,俞濟時表現和大多數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表現形成強烈反差,如唐生智,孫元良等都撇下部隊獨自逃跑,而俞濟時先是把南京會戰中74軍傷員(包括後來赫赫有名的張靈甫)用自己的小火輪(唐生智給每個軍長一條小船)運到江北,後在南京陷落後,親率 74軍分部突圍,俞濟時率58師從東門突圍,北渡長江後,又用小火輪把從西門突圍的王耀武的51師接到江北,從而 74軍整體突圍成功。收攏部隊後 74軍尚有1.7萬人,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後,74軍雖然元氣大傷,但在當時部隊能大致完整的已算很難得。88師在南京保衛戰後,僥倖生還的官兵為 800-1000人。兩位旅長均戰死沙場,六個團長除了528團團長沉蘭芝外,全部犧牲,營連排長傷亡 90%。德制我號坦克的最後戰鬥1937年12月,裝備德制我號坦克的國軍裝甲兵團第三連,被蔣介石留下參加南京保衛戰,此時戰爭爆發已近半年。當月 5日,南京附近方山的戰鬥中,守軍一個排5輛我號坦克攻擊日軍,但日軍面對從未見過的坦克並沒有潰散,而是用打步兵的山炮頑抗,結果德制我號坦克重傷 2輛,輕傷 1輛,日軍死傷約 40名。從技術上講,守衛南京的“德式部隊”裝備二戰時先進德制槍砲的坦克比一戰水平的日軍槍砲坦克領先一代。而裝甲兵團第三連的15輛德制我號坦克,完全有能力消滅圍攻南京的日軍 50輛薄皮94式輕裝甲車。但是很遺憾,上級指揮部從來沒有安排德制我號坦克與日軍“小豆坦克”正面交戰。12月初,國軍軍官開始大規模不辭而別。坦克連長趙鵠振等聲稱為撤退作準備而一去不返,失去指揮的守軍坦克部隊在兩名排長的指揮下繼續作戰,10日的守城戰中,一個坦克排帶領步兵曾射殺了全部攻入防線的日軍敢死隊,用事實證明了該坦克的威力及坦克兵的技能和勇氣。11日,蔣介石致電守軍司令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12月12日拂曉起,日軍第3師團,第6師團,第9師團,16師團,114師團對复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德式部隊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退卻,被德式部隊第36師強行“勸返”前線。中午前後,一部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由缺口突入城內,此時蔣介石又致電唐生智:“我軍仍以在京持久堅守為要。當不惜任何犧牲 ... ...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眾多加一層光榮;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則內外形勢必一大變。“此電文發出時,唐生智等的撤退命令已經下達,崩潰混亂已達極點,實已無法支持了!12月12日17時,衛戍司令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佈置突圍,而唐生智在下發撤退命令之後考慮到第88師,第87師,第36師和教導總隊是經過德國顧問多年訓練出來的中央嫡系部隊,惟恐突圍損失過大,回去會受蔣介石的責備,竟然不顧命令規定,口頭指示他們也可以渡江北撤,更增加了撤退時的混亂。八六噸?#X7o.d國軍將領大多脫離部隊先行撤退。如第71軍軍長王敬久,該軍第87師師長沉發藻等根本未回指揮所。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留參謀長邱清泉處理文件等,自己單獨先逃跑。其第2旅旅長胡啟儒不等會議結束,即獨自逃竄了。各部隊撤退時互不相讓,不少人被擠倒踩死。如教導總隊第1旅第2團團長謝承瑞!守城坦克部隊發現上級指揮部已空無一人,在城裡徘徊幾趟後,這些坦克竟從無數被踩倒的人身上開過去,衝出南京挹江門城門,退到長江邊。部分坦克兵逃回後稱,他們裝坦克的木船順流而下不知所終,全部損失。也有部分坦克兵稱,他們把坦克上的機槍,電台等關鍵部件卸下後拋棄了坦克。但這和日軍繳獲該批坦克的照片不很一致。其實攻擊南京的日軍部隊近八個師團約 20萬,不足以形成嚴密包圍圈,所以當時南京衛戍司令部的計劃是大部由正面突圍。但由於很多高級將領均拋下部隊不辭而別,絕大多數守城官兵甚至不知道突圍的命令,只有來自廣東的第66和83軍將領和部隊在一起強行突圍。他們途經岔路口,仙鶴門,東流等地時,均遭日軍阻擊,第159師代師長羅策群率隊突擊時陣亡,部隊拂曉前到達湯山附近時,不巧又遭遇日軍第16師團主力。即便如此,20目前後,各師大部的官兵分別到達南陵,歙縣,其將士成功地衝出南京生存了下來。其餘各軍,師均未按命令突圍,大部戰死!tOg.h | 86。+已渡至江北的中國軍隊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12月14日,根據中國大本營的指示,唐生智在臨淮關宣布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撤至江北的衛戍軍部隊改隸第三戰區。南京保衛戰基本結束。德制我號坦克群可以連續行駛 100千米以上,當然完全有能力從日軍中間突圍,畢竟當時日軍沒有任何反坦克武器,遺憾的是守軍裝甲兵沒有選擇駕駛坦克突圍,而是軍官拋棄士兵,士兵拋棄坦克,最終先進的德國我型坦克很多是被日軍繳獲。蘇聯當時為了本國利益,希望利用中國牽制日本。“避免兩線作戰”,所以積極援助中國政府抗戰。僅 1937年12月,一次就運來 115毫米重砲 80門,76毫米野炮100門,37毫米防坦克炮80門,輕重機槍 900挺,以及大批砲彈槍彈,並派遣飛行員及大批軍事顧問,教員等。至1938年年初,蘇聯援助國民政府的軍火已足夠裝備 20個當時一流的步兵師。國軍精銳部隊很快在教官的“俄語”訓練下“俄國化”至此德式部隊被寫進歷史。但德式部隊基層官兵抗日的勇氣及其犧牲不該被忘卻。14日,七十四軍到達徐州,失散官兵陸續歸隊,不久該軍即調開封整補。奉命調湖北荊門和沙市地區整補,其間失踪官兵陸續歸隊,迅速補充新兵,實力逐漸恢復。一九三八年四月,該軍在黃陂接受軍委會校閱,獲得優良考評。徐州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相繼展開,一九三八年五月,日軍調集十多個師團二十多萬人,兵分五路,向徐州撲來,企圖聚殲我第五戰區主力。在極短的時間內,蔣介石調集 50個師 60萬精銳部隊雲集徐州,這幾乎是中國軍隊的全部家當,大有與日軍決一雌雄的氣概。與此同時,日軍為雪台兒莊之恥,集結了13個半師團約 30萬人,配備各種精良的重武器,採用南北夾擊的戰術,此時七十四軍調入新組建的第一戰區第一兵團(因位於河南東部,故稱豫東兵團)序列。為確保徐州數十萬大軍安全撤離,豫東兵團總司令薛岳將軍命該軍限五月十三日前到達碭山,參加徐州會戰,該軍按時到達後立即部署迎敵,58師 174旅旅長朱奇率李嵩團進駐豐縣,旅主力向永城前進,迎擊北進之敵。14日,旅先頭部隊與日軍在王寨附近遭遇,戰至黃昏,撤回豐縣。15日下午,日軍在炮火的掩護下進攻豐縣西門,西門城牆被敵炮火摧毀,日軍烽擁人城,但被守軍擊退。1938年5月17日的徐州會戰,一輛日軍 89式坦克被無數步機槍彈擊中,其中部分步機槍彈射中鉚釘和觀察縫,殺傷了坦克內的很多日軍,車長西住小次郎上尉被擊斃。由於日軍坦克數量有限,性能落後,所以在數月內都未能突破“國軍”防線。17日下午,日軍主力再向豐縣西門發起突襲,守軍傷亡很大,其中1個營傷亡殆盡。五十八師 174旅朱奇旅長於黃昏時令分由東,南,馬良集突圍。該部死守豐縣 7天,二營營長韓克強負重傷,三營營長李綬青陣亡,全團官兵傷亡近半。5月13日,第51師第151旅抵達碭山,適逢日軍小股部隊試探性襲擾,周志道命令302團派兵截擊。302團團長紀鴻儒擬一選了150名士兵,由少校營附劉文鋒指揮,星夜兼程急進,向日軍發起突襲,殲敵百餘人,而敢死隊生還者僅⒛名。次日,日軍大部隊從永城來犯,與 51師發生激戰。51師在碭山與敵激戰三日,306團營長李實踐陣亡,305團營長陳傳鈞負傷,傷亡官兵約 200餘人。20日,74軍奉令將商邱,碭山方面防務交由第8軍及第64軍 187師,西移荷澤協同第64軍夾擊荷澤南面日軍第14師團。 5月16日,日軍第14師團 2萬多人渡黃河急速南下,向歸德,蘭封進犯,企圖截斷隴海路,阻止中國軍隊主力從徐州西撤。第5戰區主力於 5月18日日撤離徐州,但第1戰區薛岳兵團仍在繼續作戰,19日,薛岳令黃杰率第8軍,第24師,第187師,第174旅,擔任碭山至商丘的守備,薛岳親率 74 ,64軍(欠187師)夾擊在蘭封的日軍。21日拂曉,薛岳指揮的印務局多萬中國軍隊從東,西,北三面向盤踞在內黃,儀封的日軍第⒕師團發起了全面攻擊。王耀武率領 51師一馬當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人內黃城與日軍展開巷戰。日軍憑藉火力優勢進行頑抗。當 51師攻擊魏家花園時,日軍騎兵數百人向我軍進行反撲,第51師攻勢受挫。王耀武見狀命令狙擊手佔據制高點,向日軍騎兵射擊,敵騎兵紛紛中彈落馬,剩餘的騎兵被迫後退,51師立即進行追擊。當攻至馬王寨時,我軍第齠師屢次強攻均未得手,51師投人戰鬥向馬王寨發動了波浪式進攻,馬王寨的日軍無法抵抗,在棄屍五六百具後,一部逃向毛姑寨,大部向固集,雙塔集逃竄。至此,內黃被我軍收復。.-> xw.5y8#與此同時,第71軍 87師也向儀封日軍發動攻擊,日軍主力棄城逃生,黃河決口後,該軍又奉命星夜經平漢線抵達漢口,接著東下九江,進駐江西德安,擔任鄱陽湖岸的防禦。7月,俞濟時被任命為第36軍團軍團長,下轄第20軍(軍長陳安寶,下轄第40,79師)和第74軍(俞兼軍長,下轄第51師,第58師)。10月1日,日軍 106師團主力已進至萬家嶺一帶地區,薛岳果斷決定調集重兵圍殲孤軍深人的第106師團!這一作戰決心得到了蔣介石和陳誠的支持。緊接著,抗戰以來國軍最精彩讓日寇膽顫心寒的萬家嶺大捷在江西拉開序幕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_mZTWg20Pk/九月,我軍集結部署在江席廬山腳下萬家嶺一帶,嚴陣以待來犯日寇。9月26日上午9時許,第60師 180旅360團上校團長楊家騮率部隊堅守德安馬回嶺高地與敵先頭部隊遭遇激戰中,他身先士卒,奮不顧身,指揮部隊與敵人殊死拼殺,不幸中彈,於下午2時在崑山團部犧牲追贈少將,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萬家嶺戰役正式打響,十幾萬大軍全絞在一起!血戰之慘烈,國軍全視死如歸,日寇膽顫心寒。10月2日,第戰區薛岳將軍調集 12個師 10餘萬兵力伏兵將 106師團 1萬多人團團包圍,我軍各部從各方向發起向心攻擊。3日,58師佔領長嶺,背溪街陣地,與右翼第4軍相呼應,壓縮包圍圈,日軍第106師團長淞浦中將見形勢危急,而正面進攻部隊又無進展,便放棄原定計劃全力突圍,突破口便選在了74軍 58師防區。58師是俞濟時的起家血本,也是“軍的主力師,因此俞濟時特地將 58師放在了萬家嶺陣地的正面。敵第106師團為了盡快突圍,以個聯隊的兵力向58師陣地發動錐形突擊日軍困獸猶鬥,不顧傷亡地向58師陣地瘋狂衝擊,58師雖然腹背受敵,兩面作戰,卻以極其頑強的防禦頂住了日軍多次猛攻,斃傷敵人 3500多人。但是58師經過兩天激戰,日寇不斷施放毒氣,全師幾乎傷亡殆盡,有戰鬥力的官兵僅剩 500人!不少連隊的連,排長全部陣亡,連伙夫,馬夫等勤雜人員都全部上了陣地。眼看陣地就要被日軍突破,馮聖法連連向俞濟時求援,但此時俞濟時手裡也沒有預備隊,他只留下了一個班警衛軍部,將軍警衛營 2個連 200多人投人戰鬥。經過一場惡戰,58師終於守住了陣地,粉碎了日軍突圍的企圖。10月6日,松浦師團傷亡過半,向外突圍已無可能,只好就地轉人防禦,固守待援。10月7日16時,中國軍隊發起全線總攻第66軍攻擊石堡山,74軍攻擊長嶺,張古山。張古山雖然是一個只有30多米高的小山,但卻是萬家嶺戰場的制高點。拿下張古山,不僅徹底封死了第106師團的生路,而且居高臨下直逼敵人的核心陣地。張古山的得失,關係到圍殲松浦師團的成敗。王耀武召開了作戰會議,研究進攻方案。153旅旅長張靈甫力排眾議,提出效仿“三國演義”中鄧艾偷渡陰平的戰例,建議挑選一批精幹將士組成突擊隊,從張古山背突破,實施兩面夾攻。王耀武對這套出奇制勝的獻議極為讚賞,153旅有305306兩個團,他馬上為張靈甫增配302團,讓他指揮 3個團主攻張古山。傍晚時分,51師進人了預定的攻擊位置。3O5團挑出精兵500多人組成突擊隊,攀藤附葛,從人煙絕跡的崎嶇峽谷中偷渡,突擊長嶺北部的高地。倉促間,高地上的日軍雖進行了抵抗,但仍被迅速殲滅。張靈甫命令305團連續作戰,連夜出擊張古山。張古山上的日軍約有 800人,長嶺北高地的戰鬥已使他們有所警覺 305團參加佯攻的士兵們開始吶喊著向張古山進攻,日軍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正面,正在激戰中,猛然間背後槍聲大作,305團突擊隊從後山登頂成功,正面進攻的部隊趁機衝上了張古山頂。日軍腹背受敵,全面崩潰,被殲滅大半,153旅攻占了最難克服的萬家嶺,戰場制高點。當晚,日軍就拼湊兵力,反撲張古山,305團傷亡慘重,預備隊傷亡,但還是保住了陣地。次日拂嘵,20多架日機把張古山陣地炸成一片焦土,從遠處望去,張古山籠罩在濃煙火海之中,就像是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在敵機猛烈的空襲下,305團傷亡慘重。上午10點,空襲方停,急於奪回陣地的日軍就向張古山發起了衝鋒。張靈甫來到陣地親自督戰。瘋狂的日軍頂著山上灑下的彈雨,不顧一切地向山上猛衝。當部分日軍最終衝上山頂,張靈甫和團長唐生海親自率領 305團殘餘官兵,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將日軍趕下山去。趁著戰鬥的間隙,張靈甫急忙整理殘部,將勤雜人員全部編人戰鬥隊,並慰問,安置傷員。戰至下午,第305團團長唐生海,營長胡雄均負重傷。黃昏時分,第106師團再度對張古山發動攻勢,305團因代團長於清祥陣亡,官兵傷亡大半,不得不撤下張古山。9日,51師挑選精壯敢死之士400餘人,組成敢死隊,再次攻打張古山。58師為切斷日軍向張古山的增援之路,亦組成 200餘人的敢死隊,準備從張古山的側翼切入箭爐蘇一帶。下午6時,14軍各部以敢死隊為先鋒,一起攻擊前進。58師不顧右翼萬家嶺南麓日軍火力,銳意前進,經徹夜激戰,於次日天明,全殲箭爐蘇一帶日軍。51師突擊部隊也於當日晚將張古山主峰四周的日軍悉數掃蕩,繼而向日軍主陣地猛攻,經過 2個小時的肉搏,終於將日軍全部消滅,奪回了張古山制高點。隨後兩軍在張古山上展開了拉鋸戰,這一夜,雙方反复爭奪達 5次之多,雙方屍體佈滿了山坡,鮮血浸紅了泥土,因此日軍把張古山成為血嶺。天明後,日軍又集中千餘人反擊張古山,以500人攻長嶺。13時,日軍突入張古山,長嶺間隘路,好在增援部隊到達後將共擊退。至此,51師終於牢牢將陣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堵死了第106師團的生路。張古山一戰,斃敵 3000多人。3O5師 51團中校代團長於清祥,營長壬之斡等以下官兵2000多人陣亡,305團長唐生海,306團團長常孝德,第301團團長張漢鐸,第302團團長林秀峰,營長王夢庚,盧醒,李文光,李石見,尹本提,胡雄等以下官兵3O00多人負傷,其中傷亡最大的305團只剩約一個連的兵力。可以說,沒有張古山爭奪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萬家嶺大捷。就在74軍向敵人發起進攻的同時,其他各軍也紛紛組成奮勇隊出擊,以主力部隊緊隨其後,向箭爐蘇萬家嶺,田步蘇,雷鳴鼓等地全線攻擊。廣大官兵在敵火力下前赴後繼,奮勇衝殺。經一夜血戰,敵 106師團在萬家嶺附近的防禦體系被打垮。在戰鬥中,第4軍前衛突擊隊曾突至萬家嶺第106師團司令部附近不過百米,因天色太黑,未能及時發覺日軍師團機關,使淞浦得以僥倖逃脫。激戰至10日晨,第66軍收復萬家嶺,田步蘇,第4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⒎軍再次收復張古山,第91師收復楊家山東北無名村,在半個多月的山地戰中,第91師官兵協力與日寇浴血廝殺,沒有增援,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在柘林以北的甘木關阻擊日軍第27師團(該師團力圖馳援接應被圍的日軍第106師團)的血戰中,第271旅少將旅長王錫山(字岳剛)力戰殉國,王將軍遭敵機槍掃射犧牲,遺體都未能搶出來)。王錫山是暫時所知的該役犧牲最高階軍官!第102師收復楊家山北端高地。薛岳命令各部隊稍事休息整頓,於 17時向雷鳴鼓,箭爐蘇,石馬坑周圍之敵繼續發起進攻。當日夜間,第66軍攻入箭爐蘇,第142師收復了嗶吱街,數千日軍則依山拼死頑抗,戰鬥處於膠著狀態。^ kNjM.I \ | K表經過 5天5夜的山地戰之後,薛岳的第1兵團除圍住了敵人外,開始有重點的逐山攻擊,松浦想盡一切辦法,也未能打破包圍,最後他只好放棄了突圍的希望而堅守待援。從 10月12日之後,薛岳兵團的攻擊部隊傷亡較大,攻擊亦無進展,且敵援軍已於 15日到達了甘木關,松浦率千餘名殘兵逃至甘木關與援軍會合,因而在16日,薛岳下令各部隊撤出戰鬥,退守德安以西的防線。至此,萬家嶺會戰結束。
此役歷時 22天,日軍第106師團幾乎被全殲,死傷逾萬,中國軍隊一舉收復九江以南失地,繳獲各型火砲近151 20門,輕重機槍超過 200挺,步槍數千支,騾馬數百匹,生俘日軍100多人,戰果之輝煌足以與平型關大捷和台兒莊戰役相媲美。但萬家嶺之戰既無平型關八路軍奇襲之利,又無崑崙關國民黨軍火力之優,全靠將士浴血苦戰,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績!田漢時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三處少將處長,帶領一個京劇隊,兩個話劇隊在長沙演出。他們親到醫院看望傷員,了解戰況後,立即編排了活報劇“德安大捷”,為群眾和正在長沙開會的軍官們演出。又由田漢執筆,任光作曲,為七十四軍作軍歌,歌詞是:“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他,侵犯我們田土,他殘殺婦女兒童,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蘭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
這雄壯,高昂,嘹亮的軍歌,一直鼓舞著七十四軍官兵和全國軍民英勇抗日。
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9/ 5234971796_fc94a9e702_m.jpg
南昌失陷之後,第106師團主力轉向高安方面,4月1日,第111旅團全力出擊,前鋒一個大隊與坦克⒛餘輛全力猛攻高安正面51師陣地,李天霞師長督隊奮勇阻擊。4月1日,羅卓英經過仔細觀察,認為日軍主力集結於高安當面,高安處境孤立,防守難度很大,而且南昌失陷,轉進中之各部情況不明,為保持惟一的戰略預備隊 74軍戰力,羅卓英打電話給俞濟時軍長,指示他撤出高安,避免與日軍決戰。俞濟時接到命令後即以302團佔領高安,51師主轉移至塗家林,喻家棱,孟家山,4月3日51師成功脫離戰鬥。302團在完成掩護任務之後撤出高安,南昌作戰至此結束。戰後,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電呈蔣介石:“第七十四軍三次轉移陣地,井然有序,敵軍三次毒攻,奮戰奪回陣地,達成阻敵西進任務,請予嘉勉。
4月10日,蔣介石對該軍嘉獎倍至:“高安之捷,阻敵西進,使敵既不能攻,又不能守,士氣哀竭,暴露無遺,而我軍戰志蒸蒸日上,餘對此役之捷,至屬興奮,同國民情輿論,尤深鼓舞。特電嘉獎,希將有功將士列冊具報。27日,日軍開始全線撤退。第19集團軍以74軍為先鋒,對敵發起猛烈追擊。向奉新,南昌方向突圍的日軍 34師團,沿途遭到74軍等部隊的追擊與圍堵,慌亂至極,傷亡大增。⒛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濘,74軍攻人日軍 34師團野砲兵陣地,全殲野砲兵第8中隊。58師追至長嶺一線,與敵後衛展開激戰,51師在掃清了錦江南岸之敵後,也適時趕到了戰場,擊敵之右側,迫敵退守官橋鎮。57,58師衝人鎮內與日軍展開巷戰,激戰至下午,佔領官橋鎮,殲敵 600多人。日軍 34師團,獨立混成第20旅團,直至4月2日才狼狽逃回了原駐地。第33師團和第34師團,經過這次作戰後,他們才真正認識到,雖然武器較中國軍隊為好,但在作戰士氣,戰場經驗方面,他們與 74軍,49軍相比,還是差的很遠。在上高地區的失敗,也使日軍受到很大震動,認為今後與 74軍作戰須特別慎重。?“。..的W〜#4月10日,敵第1I軍司令官圓部和一郎因作戰失利被免職,由阿南惟畿接任。此役中國軍隊重創日軍第33師團,斃傷日軍第34師團步兵指揮官岩永少將,第214聯隊長濱田大佐以下15792人,擊落飛機 1架,俘虜日軍 100多人,繳獲山炮,迫擊砲 10門及步槍 1000多支。中國軍隊在這場惡戰中共計傷亡了20533人,其中74軍傷亡達 10651人。這次戰役被何應欽譽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則稱讚 74軍為抗日鐵軍,武漢會戰期間,74軍救援第四軍突出重圍,後作為主力參加圍殲松浦師團的萬家嶺大捷,74軍各部表現極為出色,58師殲敵 4000餘人,自身傷亡 10000人,51師殲敵 1000餘人,自身傷亡 2000餘人。俞濟時警衛營也參加戰鬥,軍部僅剩一個班,58師剩500多人,此役74軍傷亡 70%。戰後,國民政府在長沙,戰時首都重慶都舉行了祝捷會,74軍因堅守正面陣地,頑強抗擊日軍重兵衝擊,前仆後繼,奮勇殺敵,居功至偉,榮獲國民黨軍中最高榮譽 - 青天白日飛虎錦旗第51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第57師榮獲第二號武功狀。57師更被命名為虎賁師。王耀武,施中誠,餘程萬,張靈甫等將領因表現優異,受到表彰。其中王耀武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會戰結束後,74軍聲譽大增,奉軍委會命令全軍開赴分宜,新佘進行整訓,改編為攻擊軍,同時優先換裝蘇式裝備,在蘇聯教官的訓練下,該軍官兵素質大大提高,戰鬥力更強,越戰越勇。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J9vBPcfg8M&feature=related
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後,慘敗的日軍已力不從心,無力再發動大型陸戰了,改為全面瘋狂空襲中國後方城市1941年十月,正值第二次長沙會戰,美日會談,日本原想拿下長沙作為對美談判籌碼,國軍此役英勇抗敵,日軍大敗,十六日日本首相近衛辭職,十八日陸相東條英機出任閣揆,十一日日本大本營經十七小時御前會議,日皇裕仁拍板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日寇的瘋狂最後引領日本全國走上不歸路了,十二月八日偷襲珍珠港,次日美國對日宣戰。
1941年12月九日,中國正式對日,德,意宣戰
第五軍軍長兼八十七師師長張治中將軍 1932年上海警備司令戴戟
全體中國人怒吼了!日寇終於踏上了亡國的不歸路,贏得子孫萬世的恥辱。
中國贏得的是子孫萬世不朽的光榮!
1937年初,全國陸軍開始統一整編,五八師被列為調整師,就地進行了整編。整編後的58師全德式裝備,下轄兩旅四團,並配屬砲兵,工兵,輜重兵各1個營,全師人數達 10923人。裝備重機槍 54挺,輕機槍 274挺,擲彈筒 243個,山炮,野炮10門,迫擊砲,平射炮30門。58師砲兵營有6門德造克虜伯山炮,炮身刻有大清光緒年間字樣和圓形祥龍標記,雖樣式陳舊,但射擊精度較好,故頗具威力。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將軍時在武漢整編新兵,1936年元旦在武昌與未婚妻黃墨莊新婚,1937年六月長子武昌剛出生,將軍時任七十四軍五十八師一七四旅三四七團上校團長,(七十四軍軍長兼五十八師師長為俞濟時將軍),七。七廬溝橋事變後,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全面抗戰爆發,蔣在尚未充分準備下也只得趕鴨上架,主動開闢上海戰場,誘敵溯江西上,部署持久戰,以全國之力與日寇拼了!八月十六日國府下達全國總動員令,宣稱要趕日寇下海。從全國抽調兵力進駐上海,絕不再退讓了!
鍾將軍抱必死救國決心囑妻攜子返鄉,第五十八師日夜兼程由漢口登船到南京下關登陸,以火車東運上海立即投入戰鬥。8月30日,國民政府正式下令以陸軍第51師(師長王耀武,轄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第58師(轄何凌霄172旅,吳繼光 174旅)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4軍,俞濟時為軍長兼第58師師長。該軍下轄兩師四旅,每旅轄 2個團,每師轄 1個補充團,共計步兵10個團及師屬直屬部隊,總真力2,1萬人。這支日後威震華中以至全國抗日戰場的王牌軍就這樣誕生了!。該軍成立後即擔任羅店,瀏河間的防務,此時陳誠的十五集團軍已奉命進入上海市區,立即參戰,攻擊閘北,虹口機場楊樹浦等戰略要地。五十八師歸陳誠指揮,先布陣於新市區馬玉山路,向竄入公大沙廠之敵進攻,隨後調往寶山 - 月浦一線作戰。吳繼光率領一七四旅進入上海到達大場時,接受京滬警備司令兼前敵總指揮張治中中將的命令,立即向寶善路日本租界進攻。吳指揮部隊進攻竄至閘北重要據點八字橋的強敵,進攻部隊首先肅清外圍之敵,然後兵分三路進攻,率先攻克通往寶山的鐵路橋。繼續挺進,很快又收復了數條馬路和橋樑。因敵我相距只有200米,戰鬥異常激烈,沒有制空權,白天無法抵擋敵人每日數百架飛機,數百門大砲及黃浦江上敵艦炮的輪番轟炸,進攻傷亡慘重,進展緩慢,處境十分困難。於是吳繼光就指揮官兵白天隱蔽在陣地內,8月17日日晚上,夜幕降臨後,吳繼光親臨第一線,指揮部隊向敵人發起強攻,經過反復肉搏戰,一舉攻克八字橋,並且很快攻進日租界,很好地完成了前敵指揮部任務。雖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但此舉大揚軍威,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陳誠將軍
18日上午,一七四旅遂奉命增援吳淞,阻擊瀏河登陸之敵。部隊尚未到達目的地,駐守的保安總隊(淞滬警備司令楊慮的部隊)已支持不住,撤退下來,丟失陣地。日寇已從瀏河登陸,佔領羅店,羅店為通往寶山,上海,嘉定,鬆江幾條公路的樞紐,極為重要。日寇佔領羅店後,當即沿瀏羅公路進犯,與一七四旅發生遭遇戰,敵人發現增援部隊後猛撲過來,吳繼光鎮定自若,從容指揮部隊,迎頭痛擊來犯之敵,經過一天一夜戰鬥,已劃歸一七四旅指揮的五八三團第二營營長程海山(明光市三界人)帶領第四,五,六連官兵奮勇當先,勇往直前,一鼓作氣,浴血奮戰,在砲兵第八旅的大力掩護下,一舉攻克羅店,打敗佔據羅店之敵,繳獲 4000餘件戰利品。這一重大勝利消息傾刻傳遍上海,次日,全國各大報紙均以顯著版面刊登了我軍攻克羅店戰績,人心振奮,官兵士氣高漲。
日寇不甘心羅店失敗,再次增援,調來重砲參戰,在戰車,大砲,飛機的護下,猛撲過來。吳繼光發揮豐富的作戰經驗,沉著應戰,指揮士兵機智躲過敵人飛機,大砲,專門針對敵人步兵作戰,硬是用大刀,手榴彈同敵人進行肉搏,擊退敵人多次衝鋒。敵人遺屍遍地,數以千計。在反復爭奪戰中,羅店已成為一片焦土。因部隊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於是軍部將一七四旅調出羅店,向東線寶山轉移約七華里處新橋補充整休待命。8月23日羅店陣地交由六七師二0一旅蔡炳炎部(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接防,8月25日敵人再次向羅店陣地猛烈反撲,用聯珠炮猛烈轟擊羅店,藉助所謂的空中王牌木更津航隊反復轟炸羅店,激戰至次日中午,少將旅長蔡炳炎率一個營及一個特務排向日寇衝擊,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八十六團團長楊勃接任旅長,率領全旅官兵繼續與日寇激戰於羅店一帶,全旅官兵多數為國捐軀,血染羅店。
待我軍增援部隊奉命趕來時,敵人已佔領羅店,並越過羅店數裡,我砲兵八旅陣地胡家祠堂附近,也落入敵手,敵人正沿公路,自羅店向大場進攻,淞滬大戰前敵總指揮張治中派十一師彭善部由大場北上,迎頭堵擊,同時又命十四師霍揆彰部增援,形勢極為嚴峻,正在休整中的吳繼光果斷決定投入戰鬥,指揮部隊率先沖向敵人,經過頑強拼搏,終於把兇惡的敵人殺回羅店。隨後我軍憑藉河流挖壕固守。敵人多次依仗空中優勢和大砲掩護渡河進犯,均被擊退。期間吳繼光也曾指揮部隊向敵人發動數次攻擊,均未得手。就這樣,一七四旅全體官兵在吳繼光指揮下堅守羅店一帶,與強敵相持近三個月之久,極大的牽制了敵人,在淞滬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徹底地粉碎了日寇“三個月消滅中國”的狂言。但是一七四旅也負出了沉重代價,傷亡過半,一直來不及補充,敵我雙方拉鋸鏖戰,上海簡直成了血肉磨坊!
在上海羅店,瀏河與日寇對陣鏖戰!堅守羅店西北側陣地負傷纍纍仍與日寇第十三師團鏖戰到底。
1937年9月4日下午,敵轟炸機六架,在閘北譚家橋上空被我八十八師高射砲擊落一架,日寇駕駛員死在機倉內,7日,58師 174旅將軍所部兩翼受敵攻擊,戰鬥十分激烈,雙方均傷亡慘重,第348團團長週力行及347團團長鐘學棟均負傷指揮作戰!。172旅進至長橋,六維橋,高台宅,俞家橋一線,遭敵反攻,傷亡很大。15日晨,51師 1個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向羅店發起攻擊,與日軍第力聯隊激戰,戰至中午,日軍援兵趕到,該團被迫退回原陣地。16日,日軍以另外一個聯隊接替第22聯隊,向施相公廟 51師陣地發起猛攻,戰至15時毫無進展。19日,日軍又以步兵一個大隊向51師陣地猛攻,
仍然沒有進展。17時,日軍又以約 500人攻擊 58師陣地。同時,約 3O0日軍由吳家巷西進,58師以343團迎擊,與日軍展開肉搏戰,將其擊退。 22日以後,日軍不斷向74軍陣地攻擊,均被擊退。
9月3Ø日,日軍在優勢火力的掩護下,向第51師施相公廟陣地,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強大攻勢。51師廣大官兵面對日軍的優勢炮火和坦克掩護下的集團衝鋒,打的異常英勇頑強。在51師浴血奮戰的同時,俞濟時指揮馮聖法的第58師,堅守羅店西北側陣地,也同日軍第13師團展開了血戰。期間敵人只推進了五公里。
八一三淞滬會戰時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
11月5日,11月5日,日寇從杭州灣金山衛,金公亭登陸,兵分兩路向北推進,上海縣,鬆江相繼淪陷,敵人從兩翼包抄上海市,集中兵力,實施鉗形攻勢,夾攻青浦。一七四旅處境異常險峻,後果不堪設想。但吳繼光堅持以大局為重,毅然決定堅持完成後衛任務,與數倍之敵血戰晝夜,直至友軍全部順利撤退。但此時完成使命的一七四旅已沒有退路,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之中。吳繼光雖連日勞累過度,面色灰黃,臉龐消瘦,雙眼深陷,佈滿血絲,隨時都有倒下去的可能,但仍就指揮若定,沒有絲毫慌亂,中央下令全線國軍後撤,免被日寇圍殲。
11月7日,日寇再次加強鉗形攻勢,猛撲一七四旅陣地,青浦已不能堅守。11月9日,吳繼光只好指揮部隊向青浦縣與崑山間的白鶴港轉移。再次主動擔負掩護白鶴港附近友軍撤退任務,白鶴港對岸日寇在飛機,大砲掩護下,強行架橋渡河,與一七四旅發生激戰,戰鬥異常殘酷。吳繼光身先士卒出沒於槍林彈雨之中,親自帶隊多次擊退敵人進攻。全旅官兵雖鬥志益堅,但終因傷亡慘重,戰鬥力銳減,雖已多次擊退敵人進攻,但已實在無力抵禦兩路強敵的夾攻。11月11日21時,戰功爭著的五十八師少將副師長兼一七四旅旅長吳繼光在指揮部隊突圍過程中不幸被日寇砲彈擊中,當場殉國,時年34歲,實現了他“生不成名誓不還“的誓言。其後一七四旅也被打散,只有小部分官兵突出重圍。
1946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追贈吳繼光陸軍中將,將他與其他抗日陣亡將士在南京靈谷寺勒石立碑紀念。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吳繼光將軍為革命烈士。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戰局急轉直下,幾十萬中國軍隊奉令全線後撤,74軍轉進至青浦縣,並指揮第46師,第154師,於朱閣鎮 - 青浦縣 - 章堰鎮 - 仇江右岸之線佔領陣地,掩護大軍西撤。11月6日,58師在北新涇,八字橋,白鶴港附近與敵第6師團先頭部隊步兵第11旅團發生激戰,日軍在熾盛火力掩護下,強行架橋渡河。174旅旅長吳繼光身先士卒,指揮部隊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戰至11月九日174旅所部大半傷亡,吳繼光及第334團 2營營長應揚,三營營長童亞僕均以身殉國,第347團團長鐘學棟受傷,九日下午六十七軍中將軍長吳克仁在白鶴港突圍時與敵激戰,中彈壯烈殉國!是淞滬會戰中犧牲之最高階指揮官!但事後軍政部據敵前情報指吳將軍叛國投敵!當年與吳克仁共同作戰的前鬆江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王公瑪先生,多年來仗義執言,出面證實吳克仁戰死的詳情,並經旅美報人田雨時先生於 1981年撰文報刊,大聲疾呼,真相乃大白於天下。為了褒獎吳將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於 1987年2月,追認吳克仁將軍為革命烈士,並向其子女頒發了烈士證書。時隔半個世紀後,烈士的英靈終於可以安息了。
10日,白鶴港失守,淞滬會戰中的楊家村反擊戰打響後,俞濟時部戰士潘文良以軍用鐵鍬連連劈死三名日寇,俞濟時傳令通知全軍上下以潘文良為“士兵楷模”,連升兩級,此後戰士趙新文有感於此,以腹部重傷的情況下用刺刀捅死五名日寇,特別是1938年萬家嶺張古山一戰,張靈甫偷襲成功,七十四軍乃以勇猛敢戰聞名戰場。
萬家嶺大捷視頻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8349.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vCMN1t0vJw&NR=1&feature=fvwp老兵回憶感念鍾將軍痛哭流涕
http://www.rayfile.com/files/1b53b8a8-8212-11e0-8bcd-0015c55db73d/
八一三淞滬會戰時國軍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
二一日撤至江蘇丹陽,部隊全部且戰且退,日寇源途無惡不作,逼近首都南京,海陸空立體包圍南京!
10月底,抗日名將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在周家橋成功擊退渡河日軍,但在此役孫立人受到迫擊砲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受宋子文之助立即送往香港接受完整治療。
10月26日早,陳誠陣地司令部所在地大場失守;晚,守衛“大場防線”的第88師第524團第2營 400餘人(報紙宣稱“八百壯士”),在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令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西撤。11月14日,日軍攻佔上海市後的第三天,市民一早出門,突然看到蘇州河泮四行倉庫樓頂上飄揚著中華民國的國旗!自從中國軍隊撤離後,這是上海市區升起的唯一一面中國旗。謝晉元廣東蕉嶺人,時年33歲,在日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孤軍奮戰,誓死守城,堅持 4晝夜,擊退敵人數十次進攻。同時,上海人民也以極大熱情支持壯士戰至11月30日,孤軍糧彈俱盡奉令棄守,撤入蘇州河以南英租界。
http://memoire.digilib.sh.cn/SHKZ/sedetail.jsp?subId=48&subType=1&pid=11310081791090¤tNo=11
11月20日,蘇州失守,蔣介石宣佈遷都重慶。
七十四軍從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八年抗戰裡轉戰大江南北號稱常勝鐵軍,鍾學棟將軍無役不參加,十一月二十八日七十四軍連戰連退撤至南京,五十八師駐守牛首山主峰,構築工事,十二月四日與源途追殺而至的日寇第六師團激戰死拼三天三夜,敵人無法突破主陣地,官兵以劣勢裝備傷亡慘重。與擁有飛機,重砲,坦克的日軍展開了頑強的拼殺。當時圍攻南京日軍火力是守軍三倍,守軍則為將勇兵疲!殘缺不全的部隊!抗戰前中國從德國購得 15輛一型坦克,它是抗戰初期中國擁有的世界先進坦克之一。南京金陵兵工廠 1934年年曾製造過 7.92毫米鋼芯彈,在100米距離可擊穿 11毫米厚鋼板,應完全可以對付日軍的“小豆坦克”。從日軍 94式輕裝甲車中隊佔領南京後的葬禮照片可以證實,日寇有多名裝甲乘員被擊斃。五十八師也曾用機槍發射鋼芯穿甲彈打壞過一輛,國軍的任何一種直射火砲都可以將其擊穿。可見在裝甲方面,日軍該車號同樣達不到坦克的最低防護要求。
日軍以2個師團 4萬餘人的優勢兵力,連續猛攻了3天3夜,仍不能突破74軍的主陣地。7日,敵人見正面無法突破,就以第9師團第35聯隊之1個大隊向方山方向迂迴,從側翼威脅淳化鎮,同時以炮火猛轟淳化鎮,牛首山,淳化鎮完全淹沒在炮火硝煙中,守軍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日軍騎兵突人湯水鎮後友軍被迫後撤。
8日晨,日軍第6師團以強行軍趕至秣陵鎮以西地區,在第114師團左翼展開,以戰車和平射炮為掩護猛攻淳化鎮陣地,並向東樵村西莊附近迂迴,企圖截斷守軍歸路,51師奮勇抵抗,傷亡纍纍,其第5營官兵全部犧牲。經過兩日一夜的激戰,51師 301團中校代團長紀鴻儒身負重傷,12名連長傷亡 9人,排以下傷亡 1400多人,幾近全軍覆沒 51師於當日晚放棄了方山及淳化鎮,退守麻田橋及河定上坊鎮推進,掩護師主力後撤。王耀武命令第鋪 305團向東山屯,上坊鎮推進,掩護師主力後撤。張靈甫將防務轉交給接防的第四師,率第305團匆匆向新陣地趕去。當夜,日軍在戰車的掩護下向305團倉促建立的陣地發動猛攻,該團臨時修建的工事在敵人猛烈的炮火轟擊中盡毀,張靈甫迅速組織起敢死隊,自己端起機槍親自率隊向日軍發起反衝鋒,將敵逼退。衝殺中,張靈甫的左臂中彈,負了重傷,他匆匆包紮後繼續投人戰鬥,部下力勸團長隨傷兵撤過長江到後方就醫,張靈甫勃然作色,項羽兵敗,猶不願渡烏江,我豈能因傷渡長江?當與敵決一生死以踐誓言!“團長負傷不退裹傷猶戰,榜樣在前,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拼,終於在夜戰中拼死奪回了河定橋陣地,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但不
久守衛東山屯的二營陣地被突破,失去右翼依託,使得305團又陷於極其不利的勢態。王耀武命令張靈甫率部即刻向城區撤退,佔領雨花台的藏家巷,新閘,楊莊一線。張靈甫帶領第305團向雨花台的新陣地轉移。進人南京城,已經是9日的深夜時分,張靈甫發現臧家巷防線被敵人搶先佔據,有一部日軍並突人中華門,立即展開部隊,與突人的日軍徹夜混戰,將其全部趕了去。同一天,58師陣地也遭到日軍以坦克40餘輛為先導發動的猛攻,該師團長石補天負重傷,營長張介夫,姚永發陣亡,官兵傷亡 80o五種實驗餘人,午後該師被迫向板橋鎮撤退。俞濟時遂令58師移駐西善橋,擔任對蕪湖方面及沿江之警戒。10日拂曉,305團防線遭到了日軍猛攻,一直打到11日上午,日軍見正面的陣地久攻不下,便向防線側翼的華嚴寺,毛官渡攻擊。張靈甫立即將於清祥營投人華嚴寺。華嚴寺的爭奪戰反復激烈,營長於清祥在戰鬥中重傷,全營傷亡大半,但還是把華嚴寺牢牢掌握在手中。3O5團成為南京中華門前的 - 道堅強屏障。但南京已被日寇重重包圍!
11日上午,306團退守申華門至光華門之線,敵步兵在坦克掩護下,企圖衝過中華門木橋。邱維達指揮步兵瞄準射擊,摧毀 2輛坦克。⒕時,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牆角被日軍炮火轟塌,敵從缺口衝人,51師第153旅旅長李天霞親率 3O6團與突人之敵展開白刃戰,將其殲滅。當日敵第9師團主力突破雨花台友軍 88師陣地,安德門,鳳凰台相繼失守,305團的側翼暴露在日軍槍口之下。佔領雨花台的日軍居高臨下,利用地勢向華嚴寺的305團瘋狂俯射,雖然腹背受敵,但張靈甫依然堅守陣地,力戰不退。據 51師戰報記載:“11日午刻,因我雨花台寧軍先行退去,以致我毛官渡,華嚴寺陣地腹背受敵,然猶奮力迎戰,不敢輕棄寸土。“
從高橋門,河定橋,上坊鎮到華嚴寺,將近 5天的奔波激戰,305團 12名連長有5人傷亡,損失官兵近千人。王耀武獲悉 305團傷亡嚴重,下令張靈甫將部隊收縮到賽虹橋與周志道151旅會合。此時軍長俞濟時強令張靈甫即刻去江北治傷,並下令由中校團附常孝德代理團長。第305團殘部退到賽虹橋與302團一起繼續作戰。12日上午7時,日軍猛攻賽虹橋及中華門西南城角的151旅陣地,賽虹橋陣地被突破數次,但都被守軍以白刃戰奪回。302團團長程智和一營營長鄭浦生均壯烈犧牲,官兵傷亡慘重。在12日的戰鬥中,151旅旅長周志道指揮 302團,擊毀日軍戰車 4輛,擊斃日軍 500餘人,但302團也傷亡 1700餘人。當日中午,日軍又以猛烈的炮火轟擊中華門以西地區,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牆被炸開數處,敵第6師團第47聯隊第3中隊約 200人於 12時30分奪取了中華門附近一段城牆。306團團長邱維達聞訊後,立即命令3營挑選 100名精壯戰士組成敢死隊,限定在1個小時內肅清爬上城牆的日軍。在淞滬戰場上曾夜襲敵陣的三營營長胡豪率領敢死隊向突破口衝殺過
去。邱維達指揮全團火力掩護。在一陣短兵相接的激烈搏殺之後,終於全殲了爬上城牆的日軍,但三營營長胡豪不幸犧牲。相持至黃昏,旅長李天霞,團長邱維達均負傷,營長萬瓊,劉振武陣亡,連長以下官兵傷亡纍纍,情勢十分危急。李天霞急忙派3O5團三營馳援,但三營也損失慘重,已無力挽回戰局。
12日下午2時,日軍第6師團一部已突人至中華門內,第16師團及第3師團已逼近中華門及光華門,第6師團左翼已逼近水西門。守軍第2軍團退至烏龍山,教導總隊退至紫金山,74軍派人去三汊河架設浮橋,企圖渡江撤至浦口(被第36師制止),南京守軍已開始動搖,唐生智等決定當夜撤退。但在書面命令分發後,唐生智又下達了口頭指示: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及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
這就降低了命令的嚴肅性,士二日中午,中華門至水西門城牆被敵轟塌數段,鐘將軍在水西門奮戰至鋼盔被炮片切開,頭部負傷,唐生智當夜下令突圍撤退,全城大亂!鐘將軍奉命殿後掩護全軍撤退,負傷戰至九死一生完成任務,十三日南京淪陷日軍進城,將軍從水西門城牆負傷吊下,退至江邊已無船可渡江,只得以木盆遊渡長江,在江面上多次被敵機掃射,終脫險渡過長江,回武漢歸隊,繼續抗戰。武漢會戰後,萬家嶺大捷,蔣介石在重慶召見,1938年,鐘將軍晉升陸軍少將。
七十四軍從南京撤退時,51師還在賽虹橋陣地留下302團 1營殿後,該營以鮮血和生命在這場悲劇中演出了壯烈的最後一幕。13日,南京淪陷,一營官兵在營長徐景明少校率領下繼續孤軍奮戰,與敵巷戰一直拼殺至16日深夜,終因彈盡援絕而全部殉國!
南京保衛戰中,鐘將軍一直與日寇鏖戰。七十四軍共斃傷日軍約三千七百人,該軍也傷亡了六千多人,其中51個師陣亡團長一名,負傷 3人,營長陣亡 4人,5人負傷,全師傷亡多人,58師傷團長 1名(鐘學棟將軍),營長陣亡 4名,3名負傷,全師傷亡 1400多人。俞濟時親率 74軍殘餘整體突圍,此役國軍僅有 2支部隊整體突圍,另一支是粵軍鄧龍光的83軍,此役,俞濟時表現和大多數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表現形成強烈反差,如唐生智,孫元良等都撇下部隊獨自逃跑,而俞濟時先是把南京會戰中74軍傷員(包括後來赫赫有名的張靈甫)用自己的小火輪(唐生智給每個軍長一條小船)運到江北,後在南京陷落後,親率 74軍分部突圍,俞濟時率58師從東門突圍,北渡長江後,又用小火輪把從西門突圍的王耀武的51師接到江北,從而 74軍整體突圍成功。收攏部隊後 74軍尚有1.7萬人,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後,74軍雖然元氣大傷,但在當時部隊能大致完整的已算很難得。88師在南京保衛戰後,僥倖生還的官兵為 800-1000人。兩位旅長均戰死沙場,六個團長除了528團團長沉蘭芝外,全部犧牲,營連排長傷亡 90%。
德制我號坦克的最後戰鬥
1937年12月,裝備德制我號坦克的國軍裝甲兵團第三連,被蔣介石留下參加南京保衛戰,此時戰爭爆發已近半年。當月 5日,南京附近方山的戰鬥中,守軍一個排5輛我號坦克攻擊日軍,但日軍面對從未見過的坦克並沒有潰散,而是用打步兵的山炮頑抗,結果德制我號坦克重傷 2輛,輕傷 1輛,日軍死傷約 40名。從技術上講,守衛南京的“德式部隊”裝備二戰時先進德制槍砲的坦克比一戰水平的日軍槍砲坦克領先一代。而裝甲兵團第三連的15輛德制我號坦克,完全有能力消滅圍攻南京的日軍 50輛薄皮94式輕裝甲車。但是很遺憾,上級指揮部從來沒有安排德制我號坦克與日軍“小豆坦克”正面交戰。
12月初,國軍軍官開始大規模不辭而別。坦克連長趙鵠振等聲稱為撤退作準備而一去不返,失去指揮的守軍坦克部隊在兩名排長的指揮下繼續作戰,10日的守城戰中,一個坦克排帶領步兵曾射殺了全部攻入防線的日軍敢死隊,用事實證明瞭該坦克的威力及坦克兵的技能和勇氣。11日,蔣介石致電守軍司令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
12月12日拂曉起,日軍第3師團,第6師團,第9師團,16師團,114師團對復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德式部隊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退卻,被德式部隊第36師強行“勸返”前線。中午前後,一部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由缺口突入城內,此時蔣介石又致電唐生智:“我軍仍以在京持久堅守為要。當不惜任何犧牲 ... ...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眾多加一層光榮;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則內外形勢必一大變。“此電文發出時,唐生智等的撤退命令已經下達,崩潰混亂已達極點,實已無法支持了!
12月12日17時,衛戍司令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佈置突圍,而唐生智在下發撤退命令之後考慮到第88師,第87師,第36師和教導總隊是經過德國顧問多年訓練出來的中央嫡系部隊,惟恐突圍損失過大,回去會受蔣介石的責備,竟然不顧命令規定,口頭指示他們也可以渡江北撤,更增加了撤退時的混亂。
國軍將領大多脫離部隊先行撤退。如第71軍軍長王敬久,該軍第87師師長沉發藻等根本未回指揮所。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留參謀長邱清泉處理文件等,自己單獨先逃跑。其第2旅旅長胡啟儒不等會議結束,即獨自逃竄了。
各部隊撤退時互不相讓,不少人被擠倒踩死。如教導總隊第1旅第2團團長謝承瑞!
守城坦克部隊發現上級指揮部已空無一人,在城裡徘徊幾趟後,這些坦克竟從無數被踩倒的人身上開過去,衝出南京挹江門城門,退到長江邊。部分坦克兵逃回後稱,他們裝坦克的木船順流而下不知所終,全部損失。也有部分坦克兵稱,他們把坦克上的機槍,電台等關鍵部件卸下後拋棄了坦克。但這和日軍繳獲該批坦克的照片不很一致。其實攻擊南京的日軍部隊近八個師團約 20萬,不足以形成嚴密包圍圈,所以當時南京衛戍司令部的計劃是大部由正面突圍。但由於很多高級將領均拋下部隊不辭而別,絕大多數守城官兵甚至不知道突圍的命令,只有來自廣東的第66和83軍將領和部隊在一起強行突圍。他們途經岔路口,仙鶴門,東流等地時,均遭日軍阻擊,第159師代師長羅策群率隊突擊時陣亡,部隊拂曉前到達湯山附近時,不巧又遭遇日軍第16師團主力。即便如此,20目前後,各師大部的官兵分別到達南陵,歙縣,其將士成功地衝出南京生存了下來。其餘各軍,師均未按命令突圍,大部戰死!
已渡至江北的中國軍隊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12月14日,根據中國大本營的指示,唐生智在臨淮關宣佈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撤至江北的衛戍軍部隊改隸第三戰區。南京保衛戰基本結束。
德制我號坦克群可以連續行駛 100千米以上,當然完全有能力從日軍中間突圍,畢竟當時日軍沒有任何反坦克武器,遺憾的是守軍裝甲兵沒有選擇駕駛坦克突圍,而是軍官拋棄士兵,士兵拋棄坦克,最終先進的德國我型坦克很多是被日軍繳獲。
蘇聯當時為了本國利益,希望利用中國牽制日本。“避免兩線作戰”,所以積極援助中國政府抗戰。僅 1937年12月,一次就運來 115毫米重砲 80門,76毫米野炮100門,37毫米防坦克炮80門,輕重機槍 900挺,以及大批砲彈槍彈,並派遣飛行員及大批軍事顧問,教員等。至1938年年初,蘇聯援助國民政府的軍火已足夠裝備 20個當時一流的步兵師。國軍精銳部隊很快在教官的“俄語”訓練下“俄國化”至此德式部隊被寫進歷史。但德式部隊基層官兵抗日的勇氣及其犧牲不該被忘卻。14日,七十四軍到達徐州,失散官兵陸續歸隊,不久該軍即調開封整補。奉命調湖北荊門和沙市地區整補,其間失蹤官兵陸續歸隊,迅速補充新兵,實力逐漸恢復。一九三八年四月,該軍在黃陂接受軍委會校閱,獲得優良考評。徐州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相繼展開,一九三八年五月,日軍調集十多個師團二十多萬人,兵分五路,向徐州撲來,企圖聚殲我第五戰區主力。在極短的時間內,蔣介石調集 50個師 60萬精銳部隊雲集徐州,這幾乎是中國軍隊的全部家當,大有與日軍決一雌雄的氣概。與此同時,日軍為雪台兒莊之恥,集結了13個半師團約 30萬人,配備各種精良的重武器,採用南北夾擊的戰術,此時七十四軍調入新組建的第一戰區第一兵團(因位於河南東部,故稱豫東兵團)序列。為確保徐州數十萬大軍安全撤離,豫東兵團總司令薛岳將軍命該軍限五月十三日前到達碭山,參加徐州會戰,該軍按時到達後立即部署迎敵,58師 174旅旅長朱奇率李嵩團進駐豐縣,旅主力向永城前進,迎擊北進之敵。14日,旅先頭部隊與日軍在王寨附近遭遇,戰至黃昏,撤回豐縣。15日下午,日軍在炮火的掩護下進攻豐縣西門,西門城牆被敵炮火摧毀,日軍烽擁人城,但被守軍擊退。1938年5月17日的徐州會戰,一輛日軍 89式坦克被無數步機槍彈擊中,其中部分步機槍彈射中鉚釘和觀察縫,殺傷了坦克內的很多日軍,車長西住小次郎上尉被擊斃。由於日軍坦克數量有限,性能落後,所以在數月內都未能突破“國軍”防線。
17日下午,日軍主力再向豐縣西門發起突襲,守軍傷亡很大,其中1個營傷亡殆盡。五十八師 174旅朱奇旅長於黃昏時令分由東,南,馬良集突圍。該部死守豐縣 7天,二營營長韓克強負重傷,三營營長李綬青陣亡,全團官兵傷亡近半。5月13日,第51師第151旅抵達碭山,適逢日軍小股部隊試探性襲擾,周志道命令302團派兵截擊。302團團長紀鴻儒擬一選了150名士兵,由少校營附劉文鋒指揮,星夜兼程急進,向日軍發起突襲,殲敵百餘人,而敢死隊生還者僅⒛名。次日,日軍大部隊從永城來犯,與 51師發生激戰。51師在碭山與敵激戰三日,306團營長李實踐陣亡,305團營長陳傳鈞負傷,傷亡官兵約 200餘人。20日,74軍奉令將商邱,碭山方面防務交由第8軍及第64軍 187師,西移荷澤協同第64軍夾擊荷澤南面日軍第14師團。 5月16日,日軍第14師團 2萬多人渡黃河急速南下,向歸德,蘭封進犯,企圖截斷隴海路,阻止中國軍隊主力從徐州西撤。第5戰區主力於 5月18日日撤離徐州,但第1戰區薛岳兵團仍在繼續作戰,19日,薛岳令黃杰率第8軍,第24師,第187師,第174旅,擔任碭山至商丘的守備,薛岳親率 74 ,64軍(欠187師)夾擊在蘭封的日軍。21日拂曉,薛岳指揮的印務局多萬中國軍隊從東,西,北三面向盤踞在內黃,儀封的日軍第⒕師團發起了全面攻擊。王耀武率領 51師一馬當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人內黃城與日軍展開巷戰。日軍憑藉火力優勢進行頑抗。當 51師攻擊魏家花園時,日軍騎兵數百人向我軍進行反撲,第51師攻勢受挫。王耀武見狀命令狙擊手佔據制高點,向日軍騎兵射擊,敵騎兵紛紛中彈落馬,剩餘的騎兵被迫後退,51師立即進行追擊。當攻至馬王寨時,我軍第齠師屢次強攻均未得手,51師投人戰鬥向馬王寨發動了波浪式進攻,馬王寨的日軍無法抵抗,在棄屍五六百具後,一部逃向毛姑寨,大部向固集,雙塔集逃竄。至此,內黃被我軍收復。
與此同時,第71軍 87師也向儀封日軍發動攻擊,日軍主力棄城逃生,黃河決口後,該軍又奉命星夜經平漢線抵達漢口,接著東下九江,進駐江西德安,擔任鄱陽湖岸的防禦。7月,俞濟時被任命為第36軍團軍團長,下轄第20軍(軍長陳安寶,下轄第40,79師)和第74軍(俞兼軍長,下轄第51師,第58師)。
10月1日,日軍 106師團主力已進至萬家嶺一帶地區,薛岳果斷決定調集重兵圍殲孤軍深人的第106師團!這一作戰決心得到了蔣介石和陳誠的支持。
緊接著,抗戰以來國軍最精彩讓日寇膽顫心寒的萬家嶺大捷在江西拉開序幕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_mZTWg20Pk/
九月,我軍集結部署在江席廬山腳下萬家嶺一帶,嚴陣以待來犯日寇。9月26日上午9時許,第60師 180旅360團上校團長楊家騮率部隊堅守德安馬回嶺高地與敵先頭部隊遭遇激戰中,他身先士卒,奮不顧身,指揮部隊與敵人殊死拼殺,不幸中彈,於下午2時在崑山團部犧牲追贈少將,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萬家嶺戰役正式打響,十幾萬大軍全絞在一起!血戰之慘烈,國軍全視死如歸,日寇膽顫心寒。
10月2日,第9戰區薛岳將軍調集 12個師 10餘萬兵力伏兵將 106師團 1萬多人團團包圍,我軍各部從各方向發起向心攻擊。3日,58師佔領長嶺,背溪街陣地,與右翼第4軍相呼應,壓縮包圍圈,日軍第106師團長淞浦中將見形勢危急,而正面進攻部隊又無進展,便放棄原定計劃全力突圍,突破口便選在了74軍 58師防區。58師是俞濟時的起家血本,也是“軍的主力師,因此俞濟時特地將 58師放在了萬家嶺陣地的正面。敵第106師團為了盡快突圍,以個聯隊的兵力向58師陣地發動錐形突擊日軍困獸猶鬥,不顧傷亡地向58師陣地瘋狂衝擊,58師雖然腹背受敵,兩面作戰,卻以極其頑強的防禦頂住了日軍多次猛攻,斃傷敵人 3500多人。但是58師經過兩天激戰,日寇不斷施放毒氣,全師幾乎傷亡殆盡,有戰鬥力的官兵僅剩 500人!不少連隊的連,排長全部陣亡,連伙夫,馬夫等勤雜人員都全部上了陣地。眼看陣地就要被日軍突破,馮聖法連連向俞濟時求援,但此時俞濟時手裡也沒有預備隊,他只留下了一個班警衛軍部,將
軍警衛營 2個連 200多人投人戰鬥。經過一場惡戰,58師終於守住了陣地,粉碎了日軍突圍的企圖。10月6日,鬆浦師團傷亡過半,向外突圍已無可能,只好就地轉人防禦,固守待援。10月7日16時,中國軍隊發起全線總攻第66軍攻擊石堡山,74軍攻擊長嶺,張古山。張古山雖然是一個只有30多米高的小山,但卻是萬家嶺戰場的制高點。拿下張古山,不僅徹底封死了第106師團的生路,而且居高臨下直逼敵人的核心陣地。
張古山的得失,關係到圍殲鬆浦師團的成敗。王耀武召開了作戰會議,研究進攻方案。153旅旅長張靈甫力排眾議,提出效仿“三國演義”中鄧艾偷渡陰平的戰例,建議挑選一批精幹將士組成突擊隊,從張古山背突破,實施兩面夾攻。王耀武對這套出奇制勝的獻議極為讚賞,153旅有305306兩個團,他馬上為張靈甫增配302團,讓他指揮 3個團主攻張古山。傍晚時分,51師進人了預定的攻擊位置。3O5團挑出精兵500多人組成突擊隊,攀藤附葛,從人煙絕跡的崎嶇峽谷中偷渡,突擊長嶺北部的高地。倉促間,高地上的日軍雖進行了抵抗,但仍被迅速殲滅。張靈甫命令305團連續作戰,連夜出擊張古山。張古山上的日軍約有 800人,長嶺北高地的戰鬥已使他們有所警覺 305團參加佯攻的士兵們開始吶喊著向張古山進攻,日軍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正面,正在激戰中,猛然間背後槍聲大作,305團突擊隊從後山登頂成功,正面進攻的部隊趁機衝上了張古山頂。日軍腹背受敵,全面崩潰,被殲滅大半,153旅攻佔了最難克服的萬家嶺,戰場制高點。當晚,日軍就拼湊兵力,反撲張古山,305團傷亡慘重,預備隊傷亡,但還是保住了陣地。次日拂嘵,20多架日機把張古山陣地炸成一片焦土,從遠處望去,張古山籠罩在濃煙火海之中,就像是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在敵機猛烈的空
襲下,305團傷亡慘重。上午10點,空襲方停,急於奪回陣地的日軍就向張古山發起了衝鋒。張靈甫來到陣地親自督戰。瘋狂的日軍頂著山上灑下的彈雨,不顧一切地向山上猛衝。當部分日軍最終衝上山頂,張靈甫和團長唐生海親自率領 305團殘餘官兵,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將日軍趕下山去。趁著戰鬥的間隙,張靈甫急忙整理殘部,將勤雜人員全部編人戰鬥隊,並慰問,安置傷員。戰至下午,第305團團長唐生海,營長胡雄均負重傷。黃昏時分,第106師團再度對張古山發動攻勢,305團因代團長於清祥陣亡,官兵傷亡大半,不得不撤下張古山。
9日,51師挑選精壯敢死之士400餘人,組成敢死隊,再次攻打張古山。58師為切斷日軍向張古山的增援之路,亦組成 200餘人的敢死隊,準備從張古山的側翼切入箭爐蘇一帶。下午6時,14軍各部以敢死隊為先鋒,一起攻擊前進。58師不顧右翼萬家嶺南麓日軍火力,銳意前進,經徹夜激戰,於次日天明,全殲箭爐蘇一帶日軍。51師突擊部隊也於當日晚將張古山主峰四週的日軍悉數掃蕩,繼而向日軍主陣地猛攻,經過 2個小時的肉搏,終於將日軍全部消滅,奪回了張古山制高點。隨後兩軍在張古山上展開了拉鋸戰,這一夜,雙方反復爭奪達 5次之多,雙方屍體佈滿了山坡,鮮血浸紅了泥土,因此日軍把張古山成為血嶺。天明後,日軍又集中千餘人反擊張古山,以500人攻長嶺。13時,日軍突入張古山,長嶺間隘路,好在增援部隊到達後將共擊退。至此,51師終於牢牢將陣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堵死了第106師團的生路。張古山一戰,斃敵 3000多人。3O5師 51團中校代團長於清祥,營長壬之斡等以下官兵2000多人陣亡,305團長唐生海,306團團長常孝德,第301團團長張漢鐸,第302團團長林秀峰,營長王夢庚,盧醒,李文光,李石見,尹本提,胡雄等以下官兵3O00多人負傷,其中傷亡最大的305團只剩約一個連的兵力。可以說,沒有張古山爭奪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萬家嶺大捷。就在74軍向敵人發起進攻的同時,其他各軍也紛紛組成奮勇隊出擊,以主力部隊緊隨其後,向箭爐蘇萬家嶺,田步蘇,雷鳴鼓等地全線攻擊。廣大官兵在敵火力下前赴後繼,奮勇衝殺。經一夜血戰,敵 106師團在萬家嶺附近的防禦體系被打垮。在戰鬥中,第4軍前衛突擊隊曾突至萬家嶺第106師團司令部附近不過百米,因天色太黑,未能及時發覺日軍師團機關,使淞浦得以僥倖逃脫。激戰至10日晨,第66軍收復萬家嶺,田步蘇,第4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⒎軍再次收復張古山,第91師收復楊家山東北無名村,在半個多月的山地戰中,第91師官兵協力與日寇浴血廝殺,沒有增援,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在柘林以北的甘木關阻擊日軍第27師團(該師團力圖馳援接應被圍的日軍第106師團)的血戰中,第271旅少將旅長王錫山(字岳剛)力戰殉國,王將軍遭敵機槍掃射犧牲,遺體都未能搶出來)。王錫山是暫時所知的該役犧牲最高階軍官!
第102師收復楊家山北端高地。薛岳命令各部隊稍事休息整頓,於 17時向雷鳴鼓,箭爐蘇,石馬坑周圍之敵繼續發起進攻。當日夜間,第66軍攻入箭爐蘇,第142師收復了嗶吱街,數千日軍則依山拼死頑抗,戰鬥處於膠著狀態。
經過 5天5夜的山地戰之後,薛岳的第1兵團除圍住了敵人外,開始有重點的逐山攻擊,鬆浦想盡一切辦法,也未能打破包圍,最後他只好放棄了突圍的希望而堅守待援。從 10月12日之後,薛岳兵團的攻擊部隊傷亡較大,攻擊亦無進展,且敵援軍已於 15日到達了甘木關,鬆浦率千餘名殘兵逃至甘木關與援軍會合,因而在16日,薛岳下令各部隊撤出戰鬥,退守德安以西的防線。至此,萬家嶺會戰結束。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_mZTWg20P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vCMN1t0vJw
此役歷時 22天,日軍第106師團幾乎被全殲,死傷逾萬,中國軍隊一舉收復九江以南失地,繳獲各型火砲近151 20門,輕重機槍超過 200挺,步槍數千支,騾馬數百匹,生俘日軍 100多人,戰果之輝煌足以與平型關大捷和台兒莊戰役相媲美。但萬家嶺之戰既無平型關八路軍奇襲之利,又無崑崙關國民黨軍火力之優,全靠將士浴血苦戰,才取得瞭如此輝煌的戰績!
田漢時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三處少將處長,帶領一個京劇隊,兩個話劇隊在長沙演出。他們親到醫院看望傷員,了解戰況後,立即編排了活報劇“德安大捷” ,為群眾和正在長沙開會的軍官們演出。又由田漢執筆,任光作曲,為七十四軍作軍歌,歌詞是:“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他,侵犯我們田土,他殘殺婦女兒童,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蘭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
這雄壯,高昂,嘹亮的軍歌,一直鼓舞著七十四軍官兵和全國軍民英勇抗日。
http://bugu.cntv.cn/news/mil/renminzidibing/classpage/video/20100925/100538.shtml
http://bugu.cntv.cn/news/mil/renminzidibing/classpage/video/20101002/100531.shtml王耀武將軍。
一九三八年十月江西德安萬家嶺大捷,全殲日寇一零六師團,收復九江以南失地,戰果之輝煌媲美台兒莊大捷!74軍譽聲名鵲起,被公認為能打硬仗的部隊,成為由軍委會直轄的戰略總預備隊。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四日,蔣介石宣佈放棄武漢,歷時四個月的武漢保衛戰國軍殲敵十萬七千餘人,國軍犧牲達二十二萬餘人!日軍從此無力再發動大規模會戰,抗戰進入相持拉鋸局面,中國主力完成保留實力長期抗戰!
薛岳將軍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
http://www.ourzg.com/bbs/read.php?tid=185544&displayMode=1&page=1&toread=1#台電
南昌失陷之後,第106師團主力轉向高安方面,4月1日,第111旅團全力出擊,前鋒一個大隊與坦克⒛餘輛全力猛攻高安正面51師陣地,李天霞師長督隊奮勇阻擊。4月1日,羅卓英經過仔細觀察,認為日軍主力集結於高安當面,高安處境孤立,防守難度很大,而且南昌失陷,轉進中之各部情況不明,為保持惟一的戰略預備隊 74軍戰力,羅卓英打電話給俞濟時軍長,指示他撤出高安,避免與日軍決戰。俞濟時接到命令後即以302團佔領高安,51師主轉移至塗家林,喻家棱,孟家山,4月3日51師成功脫離戰鬥。302團在完成掩護任務之後撤出高安,南昌作戰至此結束。
戰後,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電呈蔣介石:“第七十四軍三次轉移陣地,井然有序,敵軍三次毒攻,奮戰奪回陣地,達成阻敵西進任務,請予嘉勉。
“
4月10日,蔣介石對該軍嘉獎倍至:“高安之捷,阻敵西進,使敵既不能攻,又不能守,士氣哀竭,暴露無遺,而我軍戰志蒸蒸日上,餘對此役之捷,至屬興奮,同國民情輿論,尤深鼓舞。特電嘉獎,希將有功將士列冊具報。
27日,日軍開始全線撤退。第19集團軍以74軍為先鋒,對敵發起猛烈追擊。向奉新,南昌方向突圍的日軍 34師團,沿途遭到74軍等部隊的追擊與圍堵,慌亂至極,傷亡大增。⒛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濘,74軍攻人日軍 34師團野砲兵陣地,全殲野砲兵第8中隊。58師追至長嶺一線,與敵後衛展開激戰,51師在掃清了錦江南岸之敵後,也適時趕到了戰場,擊敵之右側,迫敵退守官橋鎮。57,58師衝人鎮內與日軍展開巷戰,激戰至下午,佔領官橋鎮,殲敵 600多人。日軍 34師團,獨立混成第20旅團,直至4月2日才狼狽逃回了原駐地。第33師團和第34師團,經過這次作戰後,他們才真正認識到,雖然武器較中國軍隊為好,但在作戰士氣,戰場經驗方面,他們與 74軍,49軍相比,還是差的很遠。在上高地區的失敗,也使日軍受到很大震動,認為今後與 74軍作戰須特別慎重。
4月10日,敵第1I軍司令官圓部和一郎因作戰失利被免職,由阿南惟畿接任。此役中國軍隊重創日軍第33師團,斃傷日軍第34師團步兵指揮官岩永少將,第214聯隊長濱田大佐以下15792人,擊落飛機 1架,俘虜日軍 100多人,繳獲山炮,迫擊砲 10門及步槍 1000多支。中國軍隊在這場惡戰中共計傷亡了20533人,其中74軍傷亡達 10651人。這次戰役被何應欽譽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則稱讚 74軍為抗日鐵軍,武漢會戰期間,74軍救援第四軍突出重圍,後作為主力參加圍殲鬆浦師團的萬家嶺大捷,74軍各部表現極為出色,58師殲敵 4000餘人,自身傷亡 10000人,51師殲敵 1000餘人,自身傷亡 2000餘人。俞濟時警衛營也參加戰鬥,軍部僅剩一個班,58師剩500多人,此役74軍傷亡 70%。
戰後,國民政府在長沙,戰時首都重慶都舉行了祝捷會,74軍因堅守正面陣地,頑強抗擊日軍重兵衝擊,前仆後繼,奮勇殺敵,居功至偉,榮獲國民黨軍中最高榮譽 - 青天白日飛虎錦旗
第51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第57師榮獲第二號武功狀。57師更被命名為虎賁師。王耀武,施中誠,餘程萬,張靈甫等將領因表現優異,受到表彰。其中王耀武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會戰結束後,74軍聲譽大增,奉軍委會命令全軍開赴分宜,新佘進行整訓,改編為攻擊軍,同時優先換裝蘇式裝備,在蘇聯教官的訓練下,該軍官兵素質大大提高,戰鬥力更強,越戰越勇。
五十七師師長餘程萬
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後,慘敗的日軍已力不從心,無力再發動大型陸戰了,改為全面瘋狂空襲中國後方城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J9vBPcfg8M&feature=related
1941年十月,正值第二次長沙會戰,美日會談,日本原想拿下長沙作為對美談判籌碼,國軍此役英勇抗敵,日軍大敗,十六日日本首相近衛辭職,十八日陸相東條英機出任閣揆,十一日日本大本營經十七小時御前會議,日皇裕仁拍板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日寇的瘋狂最後引領日本全國走上不歸路了,十二月八日偷襲珍珠港,次日美國對日宣戰。
1941年12月九日,中國正式對日,德,意宣戰
http://www.rayfile.com/files/da3282f0-8200-11e0-9c3b-0015c55db73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B0sjM2kjs
[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_0X5UrkhFc&NR=1 [/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_wmWpHU480
一九四二年,俞濟時將軍奉令轉任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鍾將軍轉任暫編三十三師三團少將團長,派在江,浙,皖繼續抗戰!鐘學棟將軍治軍紀律嚴明,戰功彪炳殺敵無數!曾在浙江及安徽擊落敵機六架,生俘日寇少將師團長三員!獲頒勳章無數,溫州一帶老人至今仍感念將軍!毆海文史有紀念文章頌揚將軍的愛國精神,及對江浙人民的恩澤。一直帶兵抗戰直至日本投降。中國人民的犧牲終於戰勝帝國主義法西斯集團,窮凶極惡的倭匪日寇!
抗戰勝利後派在南昌軍校任中將銜少將高級教官,負責訓練軍官。
七十四軍軍長俞濟時指揮能力一般,不過就是比較勇敢,師長,軍長任內常常衝在一線,對部下也比較好,關鍵時刻能想到部下的安危,不放棄一名部下,能知人善任,招攬了很多人才,如王耀武,餘程萬等。不過俞濟時也很驕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對上司經常頂撞,除了蔣介石和薛岳,無人能指揮的動他,傳聞誣他是蔣外牲,事實兩人絕無任何親戚關係!俞濟時七十八歲時寫的回憶錄:最使俞濟時將軍耿耿於懷的是,“九一八事變”以後,蔣介石二度下野,野心份子散佈謠言,說蔣不主張抗日,一二八戰事爆發,又謠傳只有十九路軍力主抗日,惜孤軍苦戰無援,即至中央派第五軍參戰,又謠傳蔣對十九路軍不信任,特派其警衛軍編成的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對十九路軍監視,凡此種種無中生有的猜忌,在在表示十九路軍擴大對第五軍的排擠。
當時野心份子對俞將軍也曾惡意中傷,由於俞將軍與蔣公同是奉化人,俞將軍初任師長時僅二十八歲青年,因而誣指俞將軍為蔣公的外甥,企圖以私害公,造成對蔣公用人不公的誣陷。
在將星璀璨,人才濟濟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薛岳以個性鮮明,能徵善戰而著稱於世,史學界公認他為八年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抗日名將,是當之無愧的“抗日第一戰將“。土肥原,岡村寧次,阪垣徵四郎等窮凶極惡的日本戰犯都是他的手下敗將。薛岳因戰功顯赫,位至國民黨陸軍四星”一級上將“,這軍銜相當於元帥的級別。在即將到來的武漢會戰和以後的歷次長沙會戰中,薛岳成功地指揮了震驚中外的“萬家嶺大捷”,三次“長沙會戰”等戰役,他創造的“反八字陣”,“
天爐戰法“等經典戰例,至今仍為美國西點軍校等世界軍事名校的莘莘學子奉若神明的必讀教材。他盡享天年,足足活了一個世紀,至1998年
年102歲時方辭世於台灣。
戰初經過四個月的激戰,國府空軍耗損極大,海軍基本上被消滅,一九三八年十月日軍成功攻佔武漢,但是國軍之大部分主力仍然存在,而日軍反而被削弱,日本戰前之目的是在武漢作最後決戰,以消滅國軍的主力及結束戰爭的目的未能達到;戰爭爭取到的時間成功讓轉移至華中的設備以及人員再遷移至西南地區,為以後能夠長期堅持抗戰奠定了基礎。之後日軍在華中發起了數次戰役皆無重大斬獲,中國戰場陷入僵持狀態,
日軍直至1944年的一號作戰為止再也沒能力發動如同武漢規格的大規模作戰。
1945年日寇投降抗戰勝利,蔣介石為保存實力將精銳之子弟兵從全國抽調回身邊,戰後立即分發各軍校任高級教官,盤算發動國共內戰時的部署,鐘將軍因一直反對內戰,受到黃埔實力派的排擠打壓!
抗戰勝利後,1945年俞濟時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務局中將局長,並仍兼任蔣介石侍衛長,鐘學棟將軍被派往南昌軍校任中將銜少將高級教官,實際上已解除兵權!因此並無參與內戰,1948年三月奉蔣介石令派任中將戰地視察官,鍾學棟將軍一直反對內戰,不願打內戰,該職雖非作戰帶兵官!將軍為了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著想,趁往天津督戰機會毅然在琉璃河陣前起義。全國解放後在北京接受改造,五零年代回浙江與繼妻方玉仙幼子鐘方矛隱居金華終老!愛國者人們永遠懷念,崇敬!
國民政府主席(總統)特派戰地視察官任命時間
1948年3月(79名)(與前兩批合計 127名)
週開勳,覃異之,賀執圭,楊正凡,王緒鎰,潘先知,王典則,鄧竹修,張正非,王子愚,鍾學棟。
八年抗戰中,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表現最為突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被譽為抗日鐵軍,連美軍顧問團都曾有過“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讚譽。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軍空運南京受降,並擔任南京守備,因此被稱為“御林軍”。
http://wenku.baidu.com/view/973046aad1f34693daef3eda.html
抗日戰爭時期的22場大會戰展開收起整個八年抗戰,國軍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戰役 22次,重要戰鬥 1117次,小型戰役 3.89萬餘次,斃傷日軍 85.9萬餘人,國軍總共死傷 322萬多人。
中華民國國史館數位典藏資料
典藏地:國史館
[網址]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3607460 [/網址]
卷名:一般資料 - 呈表匯集(一一九)
典藏號:002080200546098
資料類型:
類型:檔案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軍事 - 情報
主題:行政 - 檢討改進建議
主題:行政 - 視察
主題:軍事 - 軍事訓練
主題:人事 - 獎懲
人名資訊:孫良誠
人名資訊:張國棟
人名資訊:王毅
人名資訊:畢書文
人名資訊:郝鵬舉
人名資訊:鍾學棟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6043895060831398600&hl=en
國民政府主席(總統)特派戰地視察官任命時間
1948年3月(79名)(與前兩批合計 127名)
週開勳,覃異之,賀執圭,楊正凡,王緒鎰,潘先知,王典則,鄧竹修,張正非,王子愚,鍾學棟。
內容描述:{#範先炘#} {##} {#唐士淵李正先#}等電暫編第二十三師第二十五師編制裝備優缺點訓練概況及第一八○旅第五十九師俘獲華中匪軍反清剿掃蕩指示等視察要報
傳記歷史注:蔣中正總統文物系蔣中正先生主政中樞,奔走國事所留下的函稿,電文,日記,信件,書籍,輿圖,影像資料及文物等,由蔣總統之機要人員歷年搜錄整理形成。民國 38年,國民政府戡亂失利,蔣總統下野,隨即指示將該批檔案隨中央銀行黃金同艦運台,原暫存高雄,後再移轉至大溪頭寮賓館,並於翌年成立“大溪檔案室”存藏。因此,外界多以“大溪檔案”稱之。民國 39年後,大溪檔案室繼續搜羅及典藏蔣總統相關檔案資料,並進行檔案整編分類,也為部分檔案撰寫重要事件始末。民國 42年8月,大溪檔案室改隸總統府,由總統府機要室兼理該室業務,檔案則仍藏於頭寮賓館。至68年7月,始轉至陽明山陽明書屋典藏。84年2月,國史館奉命接管該批檔案,正式正名為“蔣中正總統檔案”,積極進行除蟲,殺菌及編目,建檔,攝製微捲,影像掃描等工作
版本:原件
來源:總統府
保存狀況:良好
卷名:一般資料 - 民國二十三年(四)後設資料資料識別:
典藏號:002080200146036
資料類型:
類型:檔案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人事 - 人事調派
描述:
內容描述:{#俞濟時#} {#蔣中正電#}改編十九路軍薦請以團長調用 {#鍾學棟#} {##}勞冠英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1739202
卷名: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三年(四)
.....一般資料 - 民國二十三年(四),內容描述:{#俞濟時#} {#蔣中正電#}改編十九路軍薦請以團長調用 {##} {#鍾學棟勞冠英#},時間(起迄):1934 - 02 - 03〜,時間(起迄):1934 - 02 - 03 ~,.....更多
1 / 4
卷名:一般資料呈表匯集(一一九)
.....,人名資訊:孫良誠,人名資訊:張國棟,人名資訊:王毅,人名資訊:畢書文,人名資訊:郝鵬舉,人名資訊:鍾學棟,人名資訊:顧祝同,人名資訊:薛岳,人名資訊:聶榮臻,人名資訊:陳志平,人名資訊:馬子安,地名資訊 :.....更多
廣東紫金東門鍾氏家世源流考:
脈祖龍山支分閩粵江吳到處鍾靈毓秀
源宗穎水派衍晉唐漢魏歷朝世族名家
軒轅黃帝五世孫契(商朝祖先)的後裔,契是帝堯的同父異母兄弟,即帝嚳的兒子,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今河南商丘),賜姓子,傳十三世到成湯王建立商朝,十七傳至商紂亡於週,帝嚳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棄,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簡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周武王封紂王之子武庚為祿父以續商祀。週成王時武庚與管叔蔡叔叛週被殺,遂封紂王戍兄微子啟為宋公,宋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卒,弟微仲衍即位,又二十五傳至宋闢公幼子公子烈週慎靚王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受封“鍾邑”大夫,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滅滅宋,公子烈逃奔許州襄城隱居,其曾孫氣於楚漢相爭時,以烈公封邑鐘為姓,改子氏為鍾氏。期間歷經了一千九百九十年的漫長歲月!開始了鍾姓烈系繁衍發展的新紀元。微仲衍也是孔子的祖先!
廣東紫金東門鐘氏家世源流考:
脈祖龍山支分閩粵江吳到處鍾靈毓秀
源宗穎水派衍晉唐漢魏屢朝世族名家
抗戰英雄鍾學棟將軍家世:廣東省紫金縣城東門儒林街人,鍾氏宗祠族譜記載,微仲衍二十九世孫始姓祖氣公以烈公封邑鐘邑為姓,改商室子氏為鐘氏,漢景帝時文義公任許州牧,始撰修鐘氏族譜,十一傳至中興漢室名臣鍾桂公起兵助漢光武帝平王莽復漢,光武帝誥封鎮蠻大將軍,穎川鐘氏家聲大振!晉朝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天下沸騰,二十一世貴公離開世居地河南穎川南遷安徽鳳陽鍾離山,西元420年,二十五世賢公誥授威武將軍閩中都督,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四十四世穆公唐懿宗辛巳科進士山西平陽太守,四十五世逵公唐僖宗時欽點狀元封金精光祿大夫,四十八世祖武公宋太祖時任博州太守遷居福建武平象洞,北宋年間五十二世祖友武公神宗熙寧三年庚戍科進士,官左侍郎,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奸臣蔡京立元佑黨人碑,排除異己迫害忠良,友武公攜子理公棄官逃隱避難,由福建武平象洞逃奔廣東梅縣,為鍾氏入粵始祖。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下旨赦鍾氏無罪,立廟追封奉祀友武公四兄弟為龍源助國尊王,理公孫五十五世祖天柱公(1144年至1217年)孝宗淳熙二年乙未科進士,任廣州刺史敕封鎮蠻大將軍,其孫響公生五子(五齡公),於淳佑八年(1248)遷五華鐵爐壩,長子提齡公在五華(古稱長樂)開基,轉新譜開基一世祖壁公即提齡公(號應朝,1229年至1315年)。
四世祖文振公(1409年至00年)於元末明初遷入興寧縣馬齊礦寨仔腦定居,傳至十世祖九有公(龍公)於明朝正德年間由興寧葉南瀚塘圍遷居永安(紫金)黃塘,後再遷烏石倉前即今紫金縣城東門築宅建祠,肇居紫金城東門,其裔孫人文蔚起,詩禮傳家代代功名,所居街道稱儒林街,十五世廷雅公,貢生,諡文恭,十七世祖幹閭公,字泰禎,武癢生。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二十世祖抗日英雄學棟公在儒林街故居出生,即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鍾學棟將軍。故居對面即儒林街八號鍾氏宗祠,現為縣保護文物單位,紫金東門望族也!
將軍生父十九世祖鏡堂公,清末同治年間拔貢,設館教學為生,先娶葉氏太夫人生二子,繼娶余氏其招太夫人生鐘學棟將軍等三子,長子學明壯年早殤!次子即學棟公,幼子學梁。
鏡堂公在鄉桃李滿門,鍾學棟將軍生母餘其招為新加坡僑領餘庭卿公之長女,妻黃墨莊閨名詠馨,廣東梅縣愛國詩人清末外交家黃公度先生之長孫女,省參議。員黃季偉長女,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生長子二十一世鍾武昌,武昌公乃黃太夫人獨子,娶四房妻妾共生九子三女,散居港台美加泰國各地,鍾學棟將軍嫡長孫二十二世鐘煜晟現居港經商,曾回鄉認祖歸宗。武昌公2006年在泰國中風病逝,在泰國曼谷有幼子二子,均各自成家立業。
學棟公抗戰期間繼娶妻浙江金華人方玉仙,生幼子二十一世鍾方茅,二十一世鍾方茅生一子,二十二世鐘伊高,現居浙江寧波。
鍾學棟將軍胞弟鐘學梁自幼習中醫,抗戰期間避難江西行醫,在江西落籍,生三子一女,散居上海江西各地。
,穎川之水源遠流長!二千多年來我族之繁衍遷徙,榮損升沈,悲歡聚散,感人至深!如果上朔五千年,鐘氏是炎黃二帝的子孫,龍的傳人。願我族同人精誠團結,弘揚祖德,長振族風,光前裕後,繼往開來,為國家民族復興繼續奮鬥,維護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是我列祖列宗五千年來奮鬥的目標!並憑以承先啟後代代薪火相傳。
[圖]鍾將軍元配黃墨莊太夫人遺像
[圖]鍾將軍繼配方玉仙太夫人遺像
[圖]鍾將軍幼子鐘方茅夫妻與兒媳合照
[圖]
鍾將軍幼孫鐘伊高母子合照
[圖]
[圖] [網址]
http://memoire.digilib.sh.cn/SHKZ/picPreview?pid=11310078630000&ptype=bigDir [/網址]
日寇激進軍人是如此把他自己的國家推向不歸路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26ZaG8h6NE&feature=related
[上傳 = 1]
不朽的光榮 - 中國之魂 - 抗戰圖集短片
目前很多兩岸的中國人不知道祖先光榮奮戰的歷史,這種歷史失憶症會造成整個民族集體人格的變形,並嚴重影響民族自信心。
描述:五狮金环勋刀
图片:20090128_2da33ce7ee3a598efea9MPH2gbrsQR3i.jpg.thumb.jpg[
删除]
描述:青天白日勋章
图片:20090128_a7e19dc29c4646d8bb73YU77p8JVttHq.jpg.thumb.jpg[
删除]
描述:淞沪战役纪念碑
图片:淞沪战役纪念碑.JPG[
删除]
描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
图片: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jpg[
删除]
描述:上海图书馆馆藏抗战图片库 鍾学栋将军.jpg
图片:上海图书馆馆藏抗战图片库 鍾学栋将军.jpg[
删除]
描述:钟学栋(教育总队代队长)
图片:钟学栋(教育总队代队长).jpg[
删除]
描述:将军儿孙回乡祭祖
图片:wo5.jpg[
删除]
描述:文物保护单位钟家祠
图片:zuci.jpg[
删除]
描述:飲水思源﹐故鄉的一口百年古井﹐是我祖先的生命泉源.jpg
图片:飲水思源﹐故鄉的一口百年古井﹐是我祖先的生命泉源.jpg[
删除]
描述:鍾家祠堂現為保護文物單位
图片:鍾家祠堂現為保護文物單位.jpg[
删除]
描述:上海图书馆馆藏抗战图片库 鍾学栋将军
图片:上海图书馆馆藏抗战图片库 鍾学栋将军.jpg2.jpg[
删除]
描述:我的族譜序言
图片:我的族譜序言.jpg[
删除]
描述:五華開基一世祖提齡公之墓
图片:五華開基一世祖提齡公之墓.jpg[
删除]
描述:提齡公先祖鎮蠻大將軍天柱公墓
图片:提齡公先祖鎮蠻大將軍天柱公墓.jpg[
删除]
描述:武昌公元配伍太夫人遺像
图片:武昌公元配伍太夫人遺像.jpg[
删除]
图片:鍾將軍幼子鍾方茅夫妻與兒媳合照.jpg[
删除]
描述:衡山七十四軍牌坊浩然正氣
图片:衡山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陣亡將士陵園的牌坊,橫額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 ..[
删除]
描述:湖南常德七十四軍紀念碑牌坊
图片:湖南常德七十四軍紀念碑牌坊.jpg[
删除]
描述:薛岳題字“氣壯山河”
图片:紀念塔上有薛岳題字“氣壯山河”!.gif[
删除]
描述:牌坊背面橫額為劉峙題“義烈昭垂”
图片:牌坊背面橫額為劉峙題“義烈昭垂”,內聯為羅卓英題“百戰雄心存祚國,千秋忠骨瘞名山 ..[
删除]
描述:钟将军元配黄太夫人
图片:二十世祖黃太夫人.jpg[
删除]
描述:扬家骝烈士
图片:360团团长杨家骝少将.jpg[
删除]
萬家嶺戰役犧牲最高階軍官第271旅少將旅長王錫山
圖片:右一為王錫山將軍圖片由其次孫提供。
目前很多兩岸的中國人不知道祖先光榮奮戰的歷史,這種歷史失憶症會造成整個民族集體人格的變形,並嚴重影響民族自信心。
國軍配備單兵武器﹐刺刀為中正式刺刀(漢陽兵工廠)
不朽的光榮-中國之魂
兵工廠漢陽 21廠漢式11廠中正21廠中正一廠中正41廠中正中正小計小計七九步槍平均數 90廠 60廠中正1937年的150005010 45010 40000 60000 68100 10萬1938年的120008,000 38,000 30,000 50,000 50,000 6.81萬1939年41,500 20,000 10,000 30,000 715,000 50,000 681001940年15600 53814 5000 35600 89414 54510 6.81萬1941年7,000 31,500 20,600 52,100 39,000 681001942年46,600 7,000 10,000 14,000 60,600 59210 6.81萬1943年23000 11000 33400 33000 66400 66831 681001944350 8000 67500 67850 32000 24500 681001945年102,000 62,000 32,000 102,000 130,000 681001946年100,000 100,000 100,0001947年85,000 85,000 114,000 85,0001948年75,000 75,000 75,000 24,0001949年(至十月)56982 56982 56982 18000合計 115000 403482 27000 94000 90210二十○萬〇一百六十四 702692 826846 549541 612900 18000 138 000由上表來看,抗戰八年一共生產了六十餘萬枝步槍,扣除二十二萬餘枝漢陽式,加上勝利後在21廠生產的,以及六○廠在台灣生產的,由1935年年到1949年,中正式的總產量大約在六十萬至七十萬之間。
中國雖富於鐵砂,煤炭,鉻,鎢,銻等國防資源,並向德國大量出口鎢砂,銻等物資,一直到抗戰之前,自己卻沒有辦法生產制槍用的鉻鋼,鎢鋼等鋼材。一切材料仰賴進口,不但耗費大量外匯,而且在通商口岸為日軍封鎖之後,兵工生產立即陷入了困境。
所幸在兵工人員的努力之下,使用撤到重慶的漢陽鐵廠,上海煉鋼廠,以及原有的重慶電力煉鋼廠,從 1939年就煉出了鋼鐵,並隨後制出了鉻鋼及鎢鋼等特殊合金鋼,取代進口貨作為製造軍械的原料。這些努力,為抗戰時的兵工生產作出極大的頁獻。
中正式步槍不但在抗戰時奮戰日軍,其後的國共內戰期間,雖有大量的美械及接收,繳獲的日本槍械,中正式仍是主要的量產步槍,在各戰役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在當時的世界上,仍是數一數二的犀利軍械。此後國府撤到台灣,全面換裝美式1903(其實是同級產品),中正式便逐漸退出了第一線作戰序列。台灣的中年以上人士也許還記得在高中軍訓時,使用過中正式出操,打靶。
中正式最後一次上戰場,是在韓戰時。中共將大量繳獲的國府軍械及人員,在韓國戰場與十六國聯軍較量,竟也打了個平手。美國人至今寧願不談這段往事,有人將其稱之為被遺忘的戰爭(被遺忘的戰爭)。韓戰後期,中共開始換裝俄式裝備(五三式等,其實也不如中正式),殘留的中正式退居二線,用於裝備民兵,有的甚至被改膛使用7.62x39mm/M1943型子彈。
由是中正式步騎槍,在兩岸都逐漸的淡出了歷史的舞台。為近代中國軍備深受德國影響劃下了一個句點,七九口徑也成了絕響,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如今重憶往事,緬懷八年奮戰;『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曾有無數人肩負著中正式步槍,同赴沙場,為民族的延續,與敵人決一死戰。
紫金縣城東門內儒林街鍾氏真譜
回覆刪除世系被人篡改了!紫金縣城東門內儒林街鍾氏真譜:
二世祖有始公生於1254年,妣吉氏生三子昇達,昇逵,昇遞
二 世 有始公 提齡公長子 黎妣生。 有始公妣吉氏生 升達升逵升遞。公妣及子媳合葬五華潭下鎮新田小左雞棲角山頂“金盤載寶” 形壬山丙向碑鎸九位佳城。
附錄二世有甲公生於1257年,妣李氏生四子升遠,升迎,升近,升造
二世有賢公生於1267年,妣李氏生二子珍寶,琳寶
公元1279年宋亡,元朝開始。
三世祖昇達公妣黎氏生文振,文康,文亮
三 世升達公有始公長子,妣黎氏,公妣附葬有始公墓。
生三子文振,文亮,文康
三 世升逵公有始公二子,妣余氏蔡氏, 公妣附葬有始公墓。生一子文能(裔孫住五華,有遷移紫金柏埔等地立業者)。
三 世升遞公有始公三子,妣盧氏,公妣附葬有始公墓(一雲鐵爐芒蔗下有墓,疑為紀念冢),生二子友亮、源亮。
三 世升遠公妣李氏,張氏,生一子滿亮
三 世升迎公妣張氏生二子文旺,武旺
四世祖文振公(1309-1400)長樂舉人妣劉氏陳氏生六子,明洪武二十年戊辰歲1387年江西安遠人週三率兵犯興寧三年全縣不死則遷僅存二十餘戶,歸附長樂縣代管,明洪武二十三年辛未歲(1390)朝廷派夏則中任興寧知縣招民復縣,文振文亮二公年事已高,各攜眷由五華鐵爐壩劃籍遷入興寧縣,文振公是長房因居馬臍塘寨仔腦祖宅,後裔分遷各地摘居,其弟文亮劃籍入興寧崗背。
七世祖運遠公妣何氏生六子,由馬臍塘寨仔腦遷居興寧葉南麻嶺下明成化六年庚寅歲(1470)始築堡龍圍巳山兼午,後人慣稱翰塘圍(今地名旱塘尾鍾屋)。
傳至十世祖九有公(龍公)妣凌氏生二子寧治,永懷。於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0年)由興寧葉南翰塘圍遷居永安(紫金)黃塘﹐後再遷烏石倉前即今紫金縣城東門築宅建祠﹐肇居紫金城東門﹐其裔孫人文蔚起﹐詩禮傳家代代功名﹐所居街道稱儒林街紫金東門望族也﹗
十一世祖永懷公妣李氏生三子應昇,應昂,應昊。
十二世祖應昇公字可輝(1608-1669)妣鄒氏生四子
十四世祖連雲公貢生﹐清廷賜諡貞穆
十五世廷雅公諱琅﹐貢生,妣黃氏生九子﹐諡文恭。
十六世祖汾敬公字翰臣,國學生,妣張氏生四子。
十七世祖乾閭公﹐字泰禎﹐
[size=12.800000190734863px]十八世祖富有公,生四子譜名安,邦,定,國。
十九世祖逢聖公諱鏡堂,同治年間秀才設館教學桃李滿門著有聲譽﹐五十八歲吐血仙逝,妣余旗招紫金武石秋河人道號太安[size=12.800000190734863px]生二子學棟將軍,學樑。學樑執業中醫,抗戰期間舉族北遷江西遂川縣左安鎮瓜塘村落籍開基,學棟學樑後人從此轉籍江西遂川,十九世祖妣余旗招太夫人葬在瓜塘村自家山林風水寶地。
十八世祖富有公生四子譜名文安,文邦,文定,文國。
皇清秀才顯十九世祖考諱逢聖號鏡堂鍾公
顯十九世祖妣余氏旗招廣東紫金武石秋河人,生三子學明(早夭),學棟(將軍),學樑。
二十世祖學棟公(將軍)原配妣廣東梅縣人黃墨莊生一子武昌,武昌公1949年遷居香港。繼妣方玉仙太夫人浙江金華人1948年生一子方茅居浙江寧波。
二十世祖學樑公妣葉氏抗戰時遷江西遂川建祠落籍開基,生五子建寧,建名,建雄,建中,建文,散居南昌,上海。
二十一世祖武昌公1949年遷居香港,妣伍氏生三子一女,妣鄭氏生二子一女,遷泰國繼妣陳氏生一子,繼妣丘氏生三子二女,共九子四女。
二十一世方茅公妣童氏生一子伊高,居浙江寧波。
皇清顯十九世祖妣余氏旗招廣東紫金武石秋河人,道號太安,1952年仙逝享年八十六歲,共生三子學明(早夭),學棟,學樑。
學棟學樑二公抗戰期間舉族遷江西遂川縣開基建祠,後人轉籍遂川,祖籍廣東紫金無宗枝後人
二十世祖學棟公妣黃墨莊廣東梅縣人生一子武昌遷居香港,妣方玉仙太夫人生一子方茅居浙江寧波。
二十世祖學樑公妣葉氏遷江西遂川,生五子建寧,建名,建雄,建中,建文,散居南昌,上海。
二十一世祖武昌公遷居香港,妣伍氏生三子一女,妣鄭氏生二子一女,遷泰國繼妣陳氏生一子,繼妣丘氏生三子二女。
二十一世方茅公妣童氏生一子伊高,居浙江寧波。
紫金族譜內容失實!有人為佔據祖居篡改族譜冒稱鏡堂公後人!
公設館教學桃李滿門,葬在祖籍廣東紫金墓在解放後已被掘毀
江西省遂川縣左安鎮瓜塘村開基祖抗戰英雄鍾學棟將軍
回覆刪除http://blog.udn.com/wugang/18401169